大叶仙茅

大叶仙茅,中药名。为仙茅科仙茅属植物大叶仙茅Curculigo capitulata(Lour.)O.Kuntze,以根及根状茎入药。具有润肺化痰,止咳平喘,镇静健脾,补肾固精的功效。主治肾虚喘咳,腰膝酸痛,白带,遗精。
别名 大地棕、猴子背巾、猴子包头、竹灵芝
药味 味苦、涩
药性
归经 味苦、涩,性平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润肺化痰,止咳平喘,镇静健脾,补肾固精。
主治 肾虚喘咳,腰膝酸痛,白带,遗精。
大叶仙茅
  • 大叶仙茅
  • 大叶仙茅
  • 大叶仙茅
  • 大叶仙茅
  • 大叶仙茅
  • 大叶仙茅
  • 大叶仙茅
  • 大叶仙茅
  • 大叶仙茅
大叶仙茅
拼音注音
Dà Yè Xiān Máo
别名

大地棕、猴子背巾、猴子包头、竹灵芝

来源

仙茅科仙茅属植物大叶仙茅Curculigo capitulata (Lour.) O. Kuntze,以根状茎入药。四季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

苦、涩,平。

功能主治

润肺化痰,止咳平喘,镇静健脾,补肾固精。用于肾虚喘咳,腰膝酸痛,白带,遗精。

用法用量

0.5~1两。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大叶仙茅

功效作用

功能
润肺化痰,止咳平喘,镇静健脾,补肾固精。
主治
肾虚喘咳,腰膝酸痛,白带,遗精。
用法用量
用量15-30g。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四季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仙茅科仙茅属植物大叶仙茅。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块状,粗厚,肉质,顶端在叶丛下生出多数白色须根。叶基生,柄长30-60cm,有槽,近对折;叶片长方披针形,长30-90cm,宽7-15cm,主脉在下面极凸出而使叶片呈折叠状,全缘,无毛或背脉被毛。夏季开花,总花梗短于叶,长10-30cm,被褐色长毛,顶端下弯;苞片披针形,被长毛;头状花序或穗状花序曲垂,卵形或球形,直径2.5-5cm;花具小梗;花被6片,卵形,长6-8mm,被毛;雄蕊6,花丝短,花药贴合;子房棒状,花柱细长,柱头圆,微3裂。果棒状,长3-6mm,内有种子多粒。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南部地区。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湿润处或栽培于屋旁。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润环境,土壤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较好。
繁殖方式
分株繁殖。
栽培技术
秋季采挖时,把根状茎或根旁所生小苗分下,作为种苗。穴栽,穴距1尺,深3-4寸,每穴栽2-3根(苗1-2株),覆土后压实,浇水。第二年春季出苗,出苗后注意松土除草,宜浅锄。冬季应行培土,以防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