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头

甲鱼头,中药材名。本品为爬行纲龟鳖目鳖科中华鳖Amydasinensis(Wiegmann),以带颈的头入药。功能主治为:养阴补气。主治小儿脱肛,妇女产后子宫下垂,小儿疳劳潮热。
别名 脚鱼头、团龟头、鳌头。
药味 -
药性 -
归经 -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养阴补气。
主治 主治小儿脱肛,妇女产后子宫下垂,小儿疳劳潮热。
甲鱼头
  • 甲鱼头
甲鱼头
拼音注音
Jiǎ Yú Tóu
别名

脚鱼头、团龟头、鳌头

来源

爬行纲龟鳖目鳖科中华鳖Amyda sinensis (Wiegmann),以带颈的头入药。

生境分布

东北至海南岛、陕西、甘肃、云南、四川均有。

功能主治

养阴补气。主治小儿脱肛,妇女产后子宫下垂,小儿疳劳潮热。

用法用量

0.5~1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甲鱼头

功效作用

功能
养阴补气。
主治
主治小儿脱肛,妇女产后子宫下垂,小儿疳劳潮热。
用法用量
0.5~1钱。

动物学信息

形态特征
中华鳖体长30厘米左右。体躯扁平,呈椭圆形,背腹具甲。通体被柔软的革质皮肤,无角质盾片。体色基本一致,无鲜明的淡色斑点。头部粗大,前端略呈三角形。吻端延长呈管状,具长的肉质吻突,约与眼径相等。眼小,位于鼻孔的后方两侧。口无齿,脖颈细长,呈圆筒状,伸缩自如,视觉敏锐。颈基两侧及背甲前缘均无明显的瘰粒或大疣。背甲暗绿色或黄褐色,周边为肥厚的结缔组织,俗称“裙边”。腹甲灰白色或黄白色,平坦光滑,有7个胼胝体,分别在上腹板、内腹板、舌腹板与下腹板联体及剑板上。尾部较短。四肢扁平,后肢比前肢发达。前后肢各有5趾,趾间有蹼。内侧3趾有锋利的爪。四肢均可缩入甲壳内。
分布区域
东北至海南岛、陕西、甘肃、云南、四川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