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藤

扁担藤,中药名。为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扁担藤Tetrastigma planicaule(Hook.f.)Gagnep.,以全株入药。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的功效。主治风湿骨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半身不遂。
别名 扁藤、大芦藤、铁带藤、过江扁龙、扁骨风、腰带藤、羊带风
药味 味辛、涩
药性
归经 味辛、涩,性温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主治 风湿骨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半身不遂。
扁担藤
  • 扁担藤
  • 扁担藤
  • 扁担藤
  • 扁担藤
  • 扁担藤
扁担藤
拼音注音
Biǎn Dɑn Ténɡ
别名

扁藤、大芦藤、铁带藤、过江扁龙、扁骨风、腰带藤、羊带风

来源

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扁担藤Tetrastigma planicaule (Hook. f.) Gagnep.,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

辛、涩,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风湿骨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

1~1.5两。水煎或浸酒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扁担藤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主治
风湿骨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
用量30-45g。水煎或浸酒服。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扁担藤。
形态特征
长大木质藤本,全体无毛。茎扁带状,故称“扁藤”,横切面呈肾形,分枝稍扁或圆柱状。卷须与叶对生,粗壮,不分枝。叶为掌状复叶;叶柄长8-10cm,粗壮;小叶5片,具柄;小叶片革质,长方披针形,长9-15cm,宽3-5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稀疏的钝锯齿,无毛或近无毛。春、夏间开绿色小花,复伞形聚伞花序腋生,花4数;花萼全缘;花瓣早落;雄蕊比子房短;花盘不显著,子房宽圆锥形,柱头4裂。浆果卵圆形,直径约1.5cm,熟时黄色,具两粒种子。
分布区域
分布于福建、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省区。
生长环境
生于山谷密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