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木耳

毛木耳,中药材名。为木耳科真菌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Mont.)Sacc.的子实体。具有补益气血,润肺止咳,止血的功效。主治气虚血亏,四肢搐搦,肺虚咳嗽,咯血,吐血,衄血,崩漏及痔疮出血。
别名 五木耳
药味 味甘
药性
归经 味甘,性平;归肺、肾、肝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补益气血,润肺止咳,止血。
主治 气虚血亏,四肢搐搦,肺虚咳嗽,咯血,吐血,衄血,崩漏及痔疮出血。
毛木耳
  • 毛木耳
  • 毛木耳
  • 毛木耳
  • 毛木耳
  • 毛木耳
  • 毛木耳
  • 毛木耳
毛木耳
来源

真菌类担子菌纲银耳目银耳科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 (Mont.) Sacc.,以子实体入药。

生境分布

夏、秋两季的雨后,产生在山林及庭园中的各种阔叶树的腐木上。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补气血,润肺,止血。用于气虚血亏,四肢搐搦,肺虚咳嗽,咯血,吐血,衄血,崩漏,高血压病,便秘。

用法用量

1~2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毛木耳

功效作用

功能
补益气血,润肺止咳,止血。
主治
气虚血亏,四肢搐搦,肺虚咳嗽,咯血,吐血,衄血,崩漏及痔疮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功效同木耳。化学成分同木耳。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木耳科真菌毛木耳。
形态特征
子实体初期杯状,渐变为耳状至叶状,胶质、韧,干后软骨质,大部平滑,基部常有皱褶,直径10-15cm,干后强烈收缩。不孕面灰褐色至红褐色,有绒毛,(500-600)μm×(4.5-6.5)μm,无色,仅基部带褐色。子实层面紫褐色至近黑色,平滑并稍有皱纹,成熟时上面有白色粉状物即孢子。孢子无色,肾形,(13-18)μm×(5-6)μm。
分布区域
分布于全国大部分省区,各地有人工栽培。
生长环境
生于杨、柳、桑、槐等阔叶树腐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