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苏

白苏,中药名。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白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以叶、嫩枝、主茎(苏梗)和果实入药。具有散寒解表,行气化痰,安胎,解鱼蟹毒的功效。主治风寒表证,咳嗽痰多,胸脘胀满,恶心呕吐,腹痛吐泻,胎气不和,妊娠恶阻,食鱼蟹中毒。
别名 野苏麻、白苏子、玉苏子、苏梗
药味 味辛
药性
归经 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散寒解表,行气化痰,安胎,解鱼蟹毒。
主治 风寒表证,咳嗽痰多,胸脘胀满,恶心呕吐,腹痛吐泻,胎气不和,妊娠恶阻,食鱼蟹中毒。
白苏
  • 白苏
  • 白苏
  • 白苏
  • 白苏
  • 白苏
  • 白苏
  • 白苏
  • 白苏
  • 白苏
白苏
拼音注音
Bái Sū
别名

野苏麻、白苏子、玉苏子、苏梗

来源

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白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以嫩枝主茎(苏梗)和果实(白苏子或玉苏子)入药。夏季采叶或嫩枝,7~8月间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或果穗,打落果实,除去杂质,晒干即成白苏子。主茎(苏梗)切片晒干。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散寒解表,理气宽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

用法用量

1~3钱。

备注

(1)同紫苏但功效稍次。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白苏

功效作用

功能
散寒解表,行气化痰,安胎,解鱼蟹毒。
主治
风寒表证,咳嗽痰多,胸脘胀满,恶心呕吐,腹痛吐泻,胎气不和,妊娠恶阻,食鱼蟹中毒。
用法用量

1、内服:煎汤,5-10g。

2、外用:捣敷、研末掺或煎汤洗。

化学成分
叶含挥发油,主要为白苏酮。果实含脂肪油,主要为亚麻油酸酯。
相关论述

1、《别录》:“主调中,去臭气。”

2、《本草拾遗》:“捣敷虫咬。”

3、《日华子本草》:“调气,润心肺,长肌肤,益颜色,消宿食,止上气咳嗽,去狐臭,敷蛇咬。”

4、《滇南本草》:“治伤寒发热、无汗、头疼,一切风寒痰涌而结,霍乱转筋,咳嗽吐痰,小儿风症。定痛,止喘。”

5、《生草药性备要》:“下气,除风湿。”

6、《福建民间草药》:“消冷气,止冷痢,祛风解热,驱虫解毒。”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叶或嫩枝,7-8月间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或果穗,打落果实,除去杂质,晒干即为白苏子。主茎(苏梗)切片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白苏。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50-150cm,有香气。茎绿色,四棱形,基部木质,光滑,上部被白色柔毛。叶对生;柄长4.5-7cm;叶片卵圆形或圆形,长3-10cm,宽2-9cm,先端急尖或尾状,基部圆形,边缘有粗锯齿,下面有腺点,两面均绿色有毛,沿脉较密。7-9月开花,聚伞花序集成偏侧的穗状花序,顶生与腋生,小苞片卵形,比花稍大;花萼5齿裂,外被粗长密毛;花冠二唇形,白色。小坚果倒卵圆形,径1.5-2.5mm,灰白色,有网纹,包围于多毛的宿萼中。白苏子较紫苏子略大,表面灰白色,质脆,较紫苏子易压碎,油性亦较大。
分布区域
南北各省多有栽培。
生长环境
野生于村边、路旁、山坡者。
病虫防治
防治褐斑病、锈病和造桥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