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根木蓝

豆根木蓝,中药名。为豆科木蓝属植物花木蓝Indigofera kirilowii Maxim.ex Palibin,以根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通便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肺热咳嗽,黄疸,热结便秘;外用治痔疮肿痛,蛇虫咬伤。
别名 山扫帚、山花子
药味 味苦
药性
归经 味苦,性寒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通便。
主治 咽喉肿痛,肺热咳嗽,黄疸,热结便秘;外用治痔疮肿痛,蛇虫咬伤。
豆根木蓝
  • 豆根木蓝
  • 豆根木蓝
  • 豆根木蓝
豆根木蓝
别名

山扫帚、山花子

来源

豆科木蓝属植物花木蓝Indigofera Kirilowii Maxim. ex Palibin,以根入药。春秋可采,洗净晒干。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通便。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黄疸,热结便秘;外用治痔疮肿痛,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1~3钱;外用适量,根研粉敷,或鲜根捣汁搽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豆根木蓝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通便。
主治
咽喉肿痛,肺热咳嗽,黄疸,热结便秘;外用治痔疮肿痛,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1~3钱;外用适量,根研粉敷,或鲜根捣汁搽患处。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秋可采,洗净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豆科木蓝属植物花木蓝。
形态特征
落叶小灌木,高约1m,幼枝灰绿色,被白色“丁”字形毛,老枝灰褐色无毛,略有棱角,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复叶长8-10cm,小叶7-11枚,对生,小叶宽卵圆形,长1.5-3.5cm,宽1-2.8cm,先端圆具小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小叶两面被白色‘丁’字形毛,小叶柄长约2mm,两性花,腋生总状花序,序梗与叶轴近等长,花淡紫红色,长约1.5cm,雄蕊10枚,2体(9+1)。荚果圆筒形,长3.5-7cm,先端偏斜,具尖,熟时棕褐色,无毛,花期6-7月,果熟8-9月。
分布区域
主产中国的东北和华北地区
生长环境
多生于山坡灌丛和疏林中的岩石缝隙。
生长见习
为强阳性树种,喜光,抗寒,耐干燥瘠薄,适应性广,多花木蓝栽培不择土壤,适宜于亚热带地区
繁殖方式
以种子繁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