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鸡肉

野鸡肉,中药名。为雉形目雉科动物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 Linne.的肉。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主治脾虚泄泻、胸腹胀满、下痢、小便频数等。
别名 雉鸡肉、雉肉、山鸡肉、环颈雉肉
药味 -
药性 -
归经 -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补中益气。
主治 脾虚泄泻、胸腹胀满、下痢、小便频数等。
野鸡肉
  • 野鸡肉
  • 野鸡肉
  • 野鸡肉
  • 野鸡肉
  • 野鸡肉
  • 野鸡肉
  • 野鸡肉
  • 野鸡肉
  • 野鸡肉
野鸡肉
拼音注音
Yě Jī Ròu
别名

雉鸡肉、雉肉、山鸡肉、环颈雉肉

来源

雉形目雉科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 L.,以入药。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

功能主治

益气,止泻。主治脾虚泄泻,胸腹胀满。

用法用量

1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野鸡肉

功效作用

功能
补中益气。
主治
脾虚泄泻、胸腹胀满、下痢、小便频数等。
化学成分
肉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A、B1、 B2、C等。尾腺分泌物为二酯蜡的混合物。此酯的一个醇成分是赤式十八烷二醇一2,3,脂肪酸成分是C9至C19的奇数及偶数碳的脂肪酸。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冻疮:野鸡脑、黄蜡等量捣碎,再合以香油熬膏。以膏涂敷疮面。

2、雉尾:烧灰合麻油,敷丹毒。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肉入药。秋冬季猎捕,捕后去毛及内脏,取肉,烧存性,研末。

动物学信息

动物属种
雉形目雉科动物环颈雉。
形态特征
雌雄异色。雄鸟具有鲜明的紫绿色颈部及与其显著对比的白色颈环。尾羽很长而具横斑。雌鸟的羽色不甚艳丽,没有绿颈及白环,背面具灰色、栗紫色及黑色相杂的羽色尾不太长。雌雄极易辨认。
分布区域
广泛的分布于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