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轭草,中药名。为鸭跖草科植物狭叶水竹草Murdannialoriformis(Hassk.)RollaRaoetKammathy[AneilemaloriformaHassk.;A.angustifoliumN.E.Br.]的全草。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具有清热止咳,解毒,利尿之功效。常用于小儿高热,肺热咳嗽,目赤肿痛,热痢,疮痈肿毒,热淋,小便不利。
用于小儿高热,肺热咳嗽,目赤肿痛,热痢,疮痈肿毒,热淋,小便不利。
红茅草、地蓝花
药材基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狭叶水竹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rdannia loriformis(Hassk.)Rolla Rao et Kammathy [Aneilema loiforma Hassk.;A.angus-tifolium N.E.B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00m以下的潮湿山坡、溪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狭叶水竹草 匍匐草本。无毛或被柔毛。根须状而纤细。基生叶小;叶片条形或线形,长不及10cm,宽不及1cm,先端短尖,下面有时被柔毛;茎生叶较小,长2.5-7cm;叶鞘被疏毛。聚伞花序近于头状,顶生,分枝长2.5-7cm,有明显的苞片脱落痕迹;苞片卵形,长约4mm,疏离而不成覆瓦状,早落;花梗长约3mm,果期上升;萼片3,分离,膜质,长不及4mm,先端钝;花蓝色,花瓣3,卵形,与花萼近等长;发育雄蕊2,退化雄蕊3-4,花丝有毛。蒴果印形,有棱,长约4mm,先端尖锐,每室有2颗种子。种子具辐射状条纹,白色细网纹,棕色至棕褐色。花期5-7月。
甘;淡;微苦;寒
清热止咳;解毒;利尿。主小儿高热;肺热咳嗽;目赤肿痛;热痢;疮痈肿毒;热淋;小便不利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牛轭草
清热止咳,解毒,利尿。
用于小儿高热,肺热咳嗽,目赤肿痛,热痢,疮痈肿毒,热淋,小便不利。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1、《四川中药志》1982年版:“甘、淡、微苦,寒。”
2、《四川中药志》1982年版:“清热,解毒,利尿。用于肺热咳嗽,目赤肿痛,疮疖肿毒,热淋,小便不利。”
1、治肺热咳嗽,痰多黄稠:狭叶水竹叶12g,猪鬃草12g,地白菜12g,蛇含12g,吉祥草30g。水煎服。
2、治痈肿疔毒:狭叶水竹叶、紫花地丁各适量,捣烂外敷。3、治热淋,小便短赤:狭叶水竹叶15g,水灯心15g,车前草15g,蒲公英15g。水煎服。(1-3方出自《四川中药志》1982年)
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鸭跖草科植物狭叶水竹草。
狭叶水竹草又名狭叶水竹叶。匍匐草本。无毛或被柔毛。根须状而纤细。基生叶小;叶片条形或线形,长不及10cm,宽不及1cm,先端短尖,下面有时被柔毛;茎生叶较小,长2.5-7cm;叶鞘被疏毛。聚伞花序近于头状,顶生,分枝长2.5-7cm,有明显的苞片脱落痕迹;苞片卵形,长约4mm,疏离而不成覆瓦状,早落;花梗长约3mm,果期上升;萼片3,分离,膜质,长不及4mm,先端钝;花蓝色,花瓣3,卵形,与花萼近等长;发育雄蕊2,退化雄蕊3-4,花丝有毛。蒴果卵形,有棱,长约4mm,先端尖锐,每室有2颗种子。种子具辐射状条纹,白色细网纹,棕色至棕褐色。花期5-7月。
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生于海拔1400m以下的潮湿山坡、溪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