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

萱草,中药名。为百合科萓草属植物董草Hemerocallis fulva L.和北黄花菜H.lilioasphodelus L.(H.fava L.),以根入药。具有清热利尿,凉血止血的功效。主治腮腺炎,黄疸,膀胱炎,尿血,小便不利,乳汁缺乏,月经不调,衄血,便血。外用治乳腺炎。
别名 -
药味 味甘
药性
归经 味甘,性凉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利尿,凉血止血。
主治 腮腺炎,黄疸,膀胱炎,尿血,小便不利,乳汁缺乏,月经不调,衄血,便血。外用治乳腺炎。
萱草
  • 萱草
  • 萱草
  • 萱草
  • 萱草
  • 萱草
  • 萱草
  • 萱草
  • 萱草
  • 萱草
萱草
拼音注音
Xuān Cǎo
来源

百合科萱草属植物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和黄花菜H. flava L.,以入药。夏秋采挖,除去残茎、须根,洗净泥土,晒干。

性味

甘,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凉血止血。用于腮腺炎,黄疸,膀胱炎,尿血,小便不利,乳汁缺乏,月经不调,衄血,便血。外用治乳腺炎。

用法用量

2~4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备注

(1)下列同属植物的根亦供药用。柠檬萱草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褶叶萱草(连珠炮、下奶药)Hemerocallis plicata Stapf;北黄花菜(鹿葱)Hemerocallis lilioasphodulus L.;红萱(小萱草)Hemerocallis minor Mill。

(2)萱草根,有些种具有毒性,服过量可致瞳孔扩大,呼吸抑制,甚至失眠和死亡,因此必须加以谨慎,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以免发生事故。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萱草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尿,凉血止血。
主治
腮腺炎,黄疸,膀胱炎,尿血,小便不利,乳汁缺乏,月经不调,衄血,便血。外用治乳腺炎。
用法用量
6-12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禁忌
萓草根,有些种具有毒性,服过可致曄孔扩大,呼吸抑制,甚至失明和死亡,因此必须加以谨慎,要在医师指导下应用,以免发生事故。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流行性腮腺炎:萱草根60g、冰糖适量炖服。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采挖,除去残茎、须根,洗净泥土,晒干备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百合科萱草属植物萱草和北黄花菜。
形态特征
1、萓草: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短,具肉质纤维根,多数膨大呈窄长纺锤形。叶基生成丛,条状披针形,长30-60cm,宽约2.5cm,背面被白粉。夏季开橘黄色大花,花葶长于叶,高达1米以上;圆锥花序顶生,有花6-12朵,花梗长约1cm,有小的披针形苞片;花长7-12cm,花被基部粗短漏斗状,长达2.5cm,花被6片,开展,向外反卷,外轮3片,宽1-2cm,内轮3片宽达2.5cm,边缘稍作波状;雄蕊6,花丝长,着生花被喉部;子房上位,花柱细长。2、北黄花菜: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根状芸常向四方伸展,根肉质肥厚,其中间或近末端膨大为纺锤形,黄绿色,有密环纹。叶基生,基部交互叠盖;叶片带状,长30-60cm,宽5-15mm,稍直立。早花葶从叶丛中生出,高达1m,花大,芳香,淡黄色或黄色,长8-10cm;6-9朵,成顶生疏散圆锥花序花梗长达5cm;花被6片,漏斗状,下部管状,管长2-3cm,裂片稍直,宽达1.5cm;脉纹平行,不分枝。蒴果卵状球形。
分布区域
1、萓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2、北黄花菜:分布于全国备省区。
生长环境
1、萓草:野生于山地湿润处,多人工栽培于园庭。2、北黄花菜:生于向阳山坡、草地等处,多栽培于庭园。
生长见习
性强健,耐寒,华北可露地越冬,适应性强,喜湿润也耐旱,喜阳光又耐半荫。对土壤选择性不强,但以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湿润土壤为宜。适应在海拔300-2500米生长。
繁殖方式
以分株繁殖为主。
栽培技术
以分株繁殖为主,育种时用播种繁殖。分株繁殖于叶枯萎后或早春萌发前进行,将根株掘起剪去枯根及过多的须根,分株即可。一次分株后可4-5年后再分株,分株苗当年即可开花。种子繁殖宜秋播,一般播后4星期左右出苗。夏秋种子采下后如立即播种,20天左右出苗。播种苗培育2年后开花。10-11月地上部枯萎后或春季植株未萌芽前,挖起全株,每2、3等分为一丛。栽前,按行、株距各40cm开穴,穴深17-20cm,每穴栽一丛,根要向四面平铺,盖土压紧。浇水或灌浇人畜粪水。自第二年起,每年中耕除草和追肥3次,第一次在3月出苗时,第二次在6月开花前,第三次在10月倒苗后,每次中耕除草后,施用人畜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