怔忡,心血不足病也。人所主者心,心所主者血,心血消亡,神气失守,则心中空虚,怏怏动摇,不得安宁,无时不作,名曰怔忡。或由阳气内虚(宜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茯神)。或由阴血内耗(宜人参、麦冬、当归、地黄、圆眼)。或由水饮停于心下,水气乘心,侮其所胜,心畏水不自安(宜茯苓、茯神、白术、半夏、橘红)。或急急富贵,戚戚贫贱,或事故烦冗,用心太劳,甚至一经思虑便动,皆当以养心血,调心气,清热豁痰为主(宜酌用清镇汤),如心火炽,又须安神(宜安神丸)。或由汗吐下后,正气孱弱(宜人参、黄芪、白术、白芍)。或由荣卫俱涸,脉来结代,而心惕不宁(宜养心汤)。或由虑弱怔忡,而卧不安(宜枣仁汤)。或思虚多而怔忡,兼不寐、便浊(宜养荣汤)。或心虚怔忡而兼自汗(宜参归腰子)。或由痰为火动,而时作时止(宜二陈汤)。或由忧愁悲苦,致心虚而动(宜归脾汤)。或由气郁不宣而致心动(宜加味四七汤加姜汁、竹沥)。或阴火上冲,怔忡不已,甚至头晕眼花,齿发脱落,或见异物,或腹中作声,急应滋阴降火,加养心之品(宜四物汤加知母、黄柏),如久服降火药不愈,为无根失守之火(宜八味丸)。或由所求不遂,或过纵自悔,吁嗟夜语,真若有失(宜温胆汤加人参、柏子仁,朱砂为衣,日进三服)。以上皆怔忡所致之由也。若心澹澹动,此系包络所生病(宜镇胞汤),盖心为君火,包络为相火,火阳主动,君火之下,阴精承之,相火之下,水气承之,则为生气而动得其正。若乏所承,则烦热而为心动,法当补其不足以安神气,未瘥,则求其属以衰之。若由于痰饮者,当用逐水消饮之剂(宜二陈汤、芎夏汤)。况乎各脏有痰,皆能与包络之火合动而为怔忡,随所犯而补泻之,更须调乎包络。若各脏移热于心,以致包络火动者,治亦如之。然则怔忡固由于虚,所以致此怔忡之证,则各有异,亦安可不察之哉?

〔脉法〕 《灵枢》曰:手厥阴之脉甚动,则心中澹澹大动。

〔怔忡形证〕 《内经》曰:胆病者,亦心中澹澹,如人将捕。又曰: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则病心澹澹大动,寒伤心主也。注曰:澹澹,水摇貌,此属水病。《直指》曰:心虚而停水,则胸中渗漉,虚气流动,水既上升,心火恶之,心不自安,使人有怏怏之状,是为怔忡。又曰:怔忡,因惊悸久而成也。《纲目》曰:怔忡,惕惕然心动而不宁,无时而作者是也。又曰:心澹澹动者,因痰动也,谓非惊怕而心自动也。《资生》曰:《内经》谓胃络名虚里,贯膈络肺,出左乳下,其动应衣,虚而有痰则动,更须臾发一阵热者是也。

〔怔忡治法〕 《入门》曰:怔忡,因惊悸久而成也。痰在下,火在上,参胡温胆汤加黄连、栀子、当归、贝母。气郁者,金箔镇心丸。停饮者,二陈汤加茯苓、槟榔、沉香、麦冬。《直指》曰:心下有水气怔忡,宜五苓散。《医鉴》曰:怔忡,亦曰怔忪,与惊悸同看,宜益荣汤、姜术汤、四物安神汤、朱雀丸、加味宁神丸、天王补心丹。

卑惵 心血不足病也。与怔忡病一类,其证胸中痞塞,不能饮食,如痴如醉,心中常有所歉,爱居暗室,或倚门后,见人即惊避无地,每病至数年,不得以癫证治之也(宜天王补心丹、人参养荣汤、古庵心肾丸)。

【治怔忡方二十二】

清镇汤 〈劳心〉

茯神  枣仁  远志  菖蒲  石莲  当归  生地  贝母  麦冬  柏子仁

如犀角、朱砂、西珀、龙齿、牛黄、麝香等,病深者方可酌加之,不得概用也。

安神丸 〈心火〉

黄连(六钱)  朱砂(五钱)  生地(二钱半)  炙甘草  当归(各二钱)

养心汤 〈脉结代〉

黄芪  当归  茯神  茯苓  川芎  半夏(各钱半)  远志  枣仁  人参  五味子  柏子仁(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

如觉胸中有声,便是停水,加赤苓、槟榔。

枣仁汤 〈虚弱〉

黄芪  枣仁  茯苓  远志  莲子(各钱二分)  人参  当归  茯神(各一钱)  炙甘草  陈皮(各五分)

养荣汤 〈思虑〉

当归  小草  黄芪  枣仁  茯神  木香  人参  白芍  麦冬  炙甘草  柏子仁(各一钱)

参归腰子 〈虚弱〉

人参  归身(各五钱)  猪腰(一只,去筋膜,细切)

同煎,并腰子药汁食之。

二陈汤 〈痰火〉

茯苓  陈皮  半夏  甘草

芎夏汤 〈心动〉

加味四七汤 〈气郁〉

半夏(二钱)  赤苓  厚朴(各钱二分)  苏叶  茯神(各八分)  姜远志  炙甘草(各五分)  石菖蒲(半寸)  姜(七片)  枣(二枚)

归脾汤 〈忧愁〉

人参  黄芪  当归  白术  茯神  远志  枣仁  龙眼  木香  炙草  姜  枣

四物汤 〈阴火〉

川芎  当归  白芍  生地

八味丸 〈游火〉

熟地  山萸  山药  丹皮  泽泻  茯苓  肉桂  附子

温胆汤 〈包络动〉

人参  茯神  远志  朱砂  金石斛  生地  麦冬  枣仁  甘草  五味子  柏子仁

参胡温胆汤 〈痰火〉

香附(二钱四分)  橘红(钱二分)  半夏  枳实  竹茹(各八分)  人参  茯苓  柴胡  麦冬  桔梗(各六分)  甘草(四分)  姜(三)  枣(二)

此即加味温胆汤,能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涎与气搏,变生诸证。

金箔镇心丸 〈气郁〉

胆星(一两)  朱砂  西珀  天竺黄(各五钱)  牛黄  雄黄  真珠(各二钱)  麝香(五分)

蜜丸,每两作三十丸,金箔为衣,薄荷汤下一丸。兼治癫痫、惊悸、怔忡,一切痰火之疾。

五苓散 〈水气〉

肉桂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益荣汤 〈总治〉

黄芪  当归  小草  枣仁  麦冬  茯神  白芍  柏子仁  紫石英(各一两)  木香  人参  甘草(各五钱)

上锉,每七钱加姜五枣二煎服。此方专治思虑过度,耗伤心血,恍惚怔忡一切之证。

姜术汤 〈又〉

白姜  生白术  赤苓  半夏曲(各二钱)  桂皮  甘草(各二钱)

上锉,每五钱加姜三枣二煎服。此治虚人停饮怔忡。

四物安神汤 〈又〉

当归  白芍  生地  熟地  人参  白术  茯神  枣仁  黄连(炒)  柏子仁(炒)  麦冬  竹茹(各七分)  枣(二枚)  炒米(一撮)  乌梅(一个)

另研,辰砂五分,冲服。此治心中无血,如鱼无水,怔忡跳动之症。

朱雀丸 〈又〉

茯神(二两)  沉香(五钱)

蒸饼丸,辰砂五钱为衣,人参汤下五十丸。此治心神不定,恍惚健忘,火不下降,时复振跳之疾。

加味宁神丸 〈又〉

生地(两半)  当归  白芍  茯神  麦冬  陈皮  贝母(各一两)  姜远志  川芎(各七钱)  枣仁  黄连  甘草(各五钱)

蜜丸,辰砂为衣,枣汤下五七十丸。此治心血不足,惊悸怔忡,健忘恍惚,一切痰火之疾。

天王补心丹 〈又〉

酒生地(四两)  酒黄连(二两)  石菖蒲(一两)  人参  酒当归  天冬  麦冬  五味子  枣仁  柏子仁  元参  丹参  茯神  桔梗  远志(各五钱)

蜜丸,辰砂为衣,临卧竹叶灯心汤下。此能宁心保神,令人不忘,除怔忡,定惊悸,养育心神。

【治卑惵方三】

人参养荣汤 〈总治〉

白芍(钱半)  人参  黄芪  陈皮  肉桂  当归  白术  炙甘草(各一钱)  熟地  五味子  茯苓(各八分)  远志(五分)  姜(三)  枣(二)

天王补心丹 〈又〉

见上。

古庵心肾丸 〈又〉

熟地  生地  山药  茯神(各三两)  当归  泽泻  盐酒炒黄柏(各一两半)  山萸  杞子  醋炙龟板  牛膝  黄连  丹皮  酥炙鹿茸(各一两)  生甘草(五钱)

蜜丸,朱砂一两为衣,空心盐汤或温酒下。此治劳损心肾虚,而乍热、惊悸、怔忡、遗精、盗汗、目暗、耳鸣、腰痛、脚痿之疾。久服乌须黑发,令人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