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感冒又称伤风,是风邪触犯人体引起以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为主证的疾病。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而以冬、春为多见。若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且证候多相类似,病情较重者,称为时行感冒。

病因病机

1.六淫、时邪,侵袭肺卫 气候突变、寒暖失宜,风邪乘虚侵入人体,犯伤肺卫。肺失宣降,气道不利;卫阳被遏,营卫失和,正邪相争,则见表卫之证。风为六淫之首,虽可单独致病,但临床多见合邪为患,如兼寒、兼热、兼暑、兼湿等,尤以风寒、风热者更为常见。

2.体质虚弱,外邪袭表 素体虚弱,正气不足,或劳逸不适,卫气不固,皆易招至外邪,内外相因,而发本病。体虚之人,素质不尽相同,感受外邪亦有差异,如素体气虚、阳虚者,易感受风寒;阴虚、血虚者,易感受风热、燥热;气虚湿盛者,易感受风湿等。

另外,外邪入侵,是否发病,关键在于人体抗邪能力的强弱,并与感邪的轻重有一定关系。人体的抗邪能力,来自先天禀赋,禀赋不足则卫外不固。此外生活起居不节、过度疲劳、寒暖失调,素有宿疾等皆可使卫外之气不能调节应变,导致感冒。本病病势的进展,也取决于卫外功能的盛衰,强壮者见证轻微,可不药而愈;年老体弱或有宿疾者则病情较重,且易于反复、传变,或使宿疾恶化。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1.辨恶寒发热 感冒初起,邪气外束肌表,卫阳郁阻,故见恶寒、发热。其恶寒重,发热轻者为风寒;恶寒轻,发热重者为风热。至于夏月贪凉感冒,多兼暑湿,则身热不扬,微恶风寒。

2.辨偏虚偏实 感冒以实证为多,但虚实夹杂者亦不少见。一般以发热、无汗、恶寒、身疼痛者为表实;以发热、汗出、恶风者为表虚。反复感冒,多见于体虚受邪,本虚而标实;经久不愈,时轻时重,多见于施治不当,或虚实兼杂者。

3.辨相兼证候 感冒兼见气短语低,脉浮无力者为气虚感冒;兼见四肢不温,甚则蜷缩寒战,舌淡苔白者为阳虚感冒;兼见头晕心悸,面色无华者为血虚感冒;兼见心烦咽燥,手足心热,舌质红者为阴虚感冒。又感冒发于秋季,兼鼻咽干燥,干咳少痰,舌红脉细数者为夹燥;发于夏令,兼心烦口渴,小便赤,舌苔腻者为夹暑;兼头沉发胀,胸闷口淡者为夹湿;兼脘胀闷痛,纳呆泛恶,腹泻苔腻者为夹食;兼咳嗽痰涎,胸闷气喘者为夹痰饮。

另外,恶寒、发热,若兼咽喉红肿疼痛者,为外感风热;若无咽喉红肿疼痛者,为外感风寒。

(二)论治要点

感冒的病位在肺系卫表,治当因势利导,使邪从表解。用药宜轻清宣散,取微汗而邪随外解。

1.解表袪邪 是直接解除外邪的大法,适用于表实证。如辛温解表法,是通过服用辛温类药物为主,促其发汗,邪随汗出而解,适用于风寒感冒之实证,常用药物有荆芥、防风、麻黄、细辛、羌活等。又如辛凉解表法,是通过服用辛凉类药物为主,使表卫疏泄以驱邪外出的方法,适用于风热感冒,常用药物有桑叶、菊花、银花、连翘、牛蒡子等。对于兼有暑湿之气的暑湿感冒,宜用化湿解表法,多用芳香化湿浊类药物,例如藿香、佩兰、苏叶、苍术、荷叶、香薷等。对于时行感冒,虽有风寒、风热之分,但临床以风热证为多见,常在辛凉剂中加入一、二味清热解毒之品,药如板蓝根、大青叶等。

2.扶正托邪 是间接祛邪之法。即扶助正气以托邪外出而使表证解除的施治方法,适用于虚人外感,但人体所虚不同,有机体抵抗力薄弱,外卫不固,以致经常感冒,或缠绵难解,治疗不宜选用一般解表法。应以扶正祛邪,可用玉屏风散加减治之,若卫阳不足而有表寒的可加桂枝,此外还有体虚者,肾阳虚衰、邪伏于里,证见脉沉微,恶寒踡卧者,适用制附片,生地以温经托邪。

综上所述,实证感冒,易于辨证,治疗效速。体虚外感,多与内伤虚证相混,若辨证准确,施治亦属不难。唯虚人外感,又失治、误治,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致成外损者,常难调治。

(三)常见证治

1.实证

(1)风寒感冒:

证候: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

方例:荆防败毒散。

(2)风热感冒:

证候: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粘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边尖红,脉象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

方例: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暑湿感冒:

证候: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粘,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粘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例:新加香薷饮。

2.虚证

(1)气虚感冒:

证候:恶寒发热,或热势不盛,而形寒、自汗,头痛鼻塞,咳痰色白,语声低怯,气短,倦怠,苔白,脉浮无力。

治法:益气解表,调和营卫。

方例:参苏饮、黄芪桂枝五物汤。

(2)阳虚感冒:

证候:阵阵恶寒,甚则蜷缩寒战,稍见发热,无汗,或自汗出而恶寒更甚,头痛,肢酸痛面白语低,四肢不温,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阳解表。

方例:桂枝加附子汤。

(3)血虚感冒:

证候:头痛,身热微寒,无汗或少汗,面色不华,心悸头晕,唇、舌色淡,苔白,脉细。

治法:养血解表。

方例:葱白七味饮加味。

(4)阴虚感冒: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或盗汗,头痛,心烦,口咽干燥,干咳无汗,手足心热,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解表。

方例:加减葳蕤汤。

(四)临证权变

1.审因兼治,灵活加减 风寒感冒,若夹痰饮者,证兼咳嗽,吐涎沫,可选用小青龙汤以解表化饮;夹湿邪入侵者,证兼头胀如裹,肢体酸痛且重,其热不扬,可选用羌活胜湿汤,以散风法湿;夹内湿为患者,兼见胸闷泛恶,纳呆口淡,舌苔白腻,可加苍术、厚朴、半夏、陈皮等,亦有用藿香正气散加减取得良效者。风热感冒,热盛、咽疼者用银翘散,轻证用桑菊饮;若夹暑热者,可用新加香薷饮配用藿香、佩兰、六一散等;若兼暑湿偏重者,可选藿香正气散加减。对于表寒里热相兼者,宜疏风宣肺,散寒消热为主,方宜麻杏石甘汤加羌活、鱼腥草等。若外寒甚、骨节痛者,加桂枝、苏叶以祛风散寒;若里热甚而咽痛红肿者,加板蓝根、牛蒡子、黄芩等,以清热解毒利咽喉;若大便秘结,身热不退者,可表里双解,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其他,夹燥邪者,随其主证加入一些养阴生津润燥之品,如沙参、花粉等。

2.表药有特点,临证宜活变 表药多发汗、泄热力量强,对于虚证感冒,不宜重用发汗之剂。辛温与辛凉,有时相兼用之,例如风寒感冒化热而寒邪未尽者,可在辛凉解表的同时,稍佐辛温透邪之品。宣肺解表药,有时和肃肺降气药並用,例如射干麻黄汤,既用了麻黄辛温以宣肺,又用了款冬花肃肺以下气,此取开阖并用之意,对外感风寒,咳喘气急,喉中有痰鸣声者甚效。另外,对芳香解暑类药的应用,选新採药或气味芳香浓郁者为佳,荷叶之类,尤以鲜者为胜。

调护

重证感冒,宜适当卧床休息,多饮暖水,以加速痊愈的时间,並可防止变生他证,对年老、婴幼、体弱患者,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此外,饮食宜清淡,凡油腻、辛辣、燥热之物,当少用或禁用。

应用例案

例一、蒋xx,男,26岁。

初诊:4月13日,发热头痛,恶寒无汗,体温40.2℃,鼻塞咳嗽,胸闷且痛,肢节痠楚,舌苔白润,脉象浮紧,拟荆防败毒散,希邪从汗解。

处方:荆芥4.5克 防风4.5克 羌活4.5克 柴胡4.5克 川芎4.5克 枳壳4.5克 桔梗4.5克 茯苓9克 薄荷3克 甘草1.5克 生姜3片。

二诊:投荆防败毒饮,汗出颇多,肌热已退,体温降至36.8℃,唯有咳嗽痰腻,肢酸且软,再拟疏解宣化。

处方:紫苏梗4.5克 姜半夏9克 云茯苓9克 光杏仁12克 木防己9克 丝瓜络9克 苦桔梗3克 炒枳壳4.5克 广陈皮4.5克 嫩桑枝12克(上海市卫生局《中医中药临床实验汇编》)

按:本例属于典型风寒感冒,用荆防败毒散辛温解表,则汗出邪退而愈。本例之胸闷胸痛,亦属肺气不得宣通,不通则痛之故。至于体温高低,只供参考,不可作辨证依据。复诊时仅咳嗽痰腻未能尽除,故改用杏苏饮温散风寒而宣肺化痰。加入木防己、丝瓜络、桑枝,疏风通络,以治肢体痠软而标本兼顾。

例二、李xx 1954年春就诊。

温邪初起,头昏发热,舌苔厚腻,肢体痠痛,小溲深黄,大解未通,右脉浮洪,口作干,宜清化宣通。

薄荷4.5克 银花9克 连翘9克 黄芩9克 竹叶9克 滑石9克 大青叶9克 黑栀子9克 枳实6克 黄郁金4.5克 瓜蒌30克

服药后汗出甚透,身热即退,大便通调,口不渴,小溲浅黄,脉已平静;唯头尚不清,胃纳不佳,肢体无力。再以上方去大青叶,并将枳实减去四分之一,瓜蒌减去五分之一,服后即愈。(张菊人:《菊人医话》)

按:本例属风热感冒,治当辛凉解表。方中银花、连翘、薄荷疏散风热,轻清宣达。因见但热不寒,溲赤便秘,脉浮洪等热邪偏重之证,故用栀子、黄芩、大青叶、瓜蒌等清热通便,舌苔厚腻,为挟湿之象,故以滑石、竹叶、郁金、枳实利湿化浊。诸药配合,使表解热除,湿浊消散而愈。

例三、宋xx 男55岁

初诊:1966年4月20日,患者本体素弱,平时易罹感冒,此次感冒持续月余,服药不愈,头痛,畏风,自汗出;身倦乏力,关节不利,二便正常,舌淡无苔,脉象沉迟无力,此属阳虚感冒,营卫不固,治宜温阳益气,宗玉屏风散加味。

处方:黄芪15克 防风3克 白术9克 川熟附子9克

先煎附子三十分钟,可纳余药同煎,去滓取汁,分二次温服。

复诊:畏风消失,恶寒亦减,头痛见轻,仍时汗出,脉弦缓,右沉迟,左沉弱,舌苔白腻。属卫阳既虚,内湿渐露,改用温阳利湿为治。

处方:生黄芪12克 白术9克 川附子9克 苡仁15克 山茵陈9克 桑枝炒30克

再诊:诸症大减,气机舒畅,尚感恶凉,脉缓有力,前方去桑枝加良姜6克,以温胃阳。

末诊:服药后已不畏冷,脉右沉迟,左弦缓,继宜温阳补中,改用丸剂缓调以善其后,早服附子理中丸6克,晚服补中益气丸6克,逐渐恢复而获痊愈(中医研究院:《蒲辅周医案》)

按:本例系阳虚感冒。此次病程较长,汗出不解,卫阳不固。故先以玉屏风散加附子,益气温阳解表,使营卫得偕,继以温阳利湿,终以温阳补中而愈。本例未用一般感冒药剂,乃因阳虚而卫弱,此时只宜扶正,正气充则御邪力强,自可驱邪外出,若滥用解表剂,则邪未除而正先伤,病必不解。

例四、薛立斋治一妇人,素清苦,勤于女工。因感风邪,自用表散之剂,反朝寒暮热,自汗盗汗,形气甚虚,其脉或浮洪,或微细。其面或青白,或痿黄。此邪去而气血愈虚也。用十全大补汤三十余剂,渐愈。又用加味逍遥散兼治,半载而痊。(《续名医类案·伤风》)

按:本案素体气血亏虚,伤风汗后邪去,但体虚更甚,出现朝寒暮热,自汗盗汗诸证,如当初扶正解表,则不致出现后面证候,此属不详察病人体质,只着眼伤风之证的失误。

简便验方

1.大青叶60克,紫草60克。

上药用温水浸泡30〜60分钟,然后用文火煎煮至沸后3〜5分钟,忌煎时间过长。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小儿以少量昼夜分服。

资料来源:河南中医学院禹县门诊部 牟敬周 载《河南中医学院学报》1980.3。

2.绿豆一大把,白菜疙瘩4个,冰糖30克。

上三味水煎成浓汁,去渣,趁热服下,卧床微微汗出即愈。

资料来源:《民间灵验便方》第四集 河北人民出版社1966.4。

3.生绿豆50粒,捣碎,青茶叶一捻,冰糖15克。

先将绿豆用木器捣碎带皮同青茶叶、冰糖共合一处,用开水冲后盖好,约20分钟,代茶饮用。对流感,咽喉肿痛、热咳者效佳。

资料来源:《河南省秘验单方集锦》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0。

4.葱白头,生姜各30克,食盐6克,白酒一盅。

上3味共捣如糊状,再把酒加入调匀,用纱布包之,涂擦前胸、后背、手心、脚心及腘窝、肘窝,涂擦一遍后,嘱患者安卧。

资料来源:《新中医》1976.1。

5.石莲子一斤。

石莲子去壳,炒黄研末,贮密封备用。成人每服2〜3克,一日三次,开水或姜汤送服。患儿酌减。

资料来源:《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人民卫生出版社1971.3。

文献摘录

《诸病源候论·感冒源流》:“夫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

《类证治裁·伤风》:“须察虚实、审轻重、辨寒热、顺时令。”

《杂病源流犀烛·感冒源流》:“风邪袭人,不论何处感受,必内归于肺。”

《丹溪心法·中寒》:“伤风者属肺者多,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