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降汤

寒降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具有和胃降逆,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吐血、衄血,脉洪滑而长,或上入鱼际,此因热而胃气不降也。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功能 和胃降逆,凉血止血
主治 吐血、衄血,脉洪滑而长,或上入鱼际,此因热而胃气不降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寒降汤

处方

赭石(轧细)18克 清半夏9克 蒌仁(炒,捣)12克 生杭芍12克 竹茹9克 牛蒡子(炒,捣)9克 粉甘草4.5克

功能主治

和胃降逆,凉血止血。治胃热而气不降,吐血、衄血,脉洪滑而长,成上鱼际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衷中参西》上册:寒降汤

处方

赭石(轧细)6钱,清半夏3钱,蒌仁(炒捣)4钱,生杭芍4钱,竹茹3钱,牛蒡子(炒捣)3钱,粉甘草1钱半。

功能主治

吐血、衄血,脉洪滑而长,或上入鱼际,此因热而胃气不降也。

临床应用

吐血:一童子,年十四,陡然吐血,一昼夜不止,势甚危急,其父通医学,自设有药房,亦束手无策。时愚应其邻家延请,甫至其村,急求为诊视。其脉洪长,右部尤重按有力,知其胃气因热不降,血随逆气上升也。为拟此汤,一剂而愈,又服一剂,脉亦和平。

摘录
《衷中参西》上册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寒降汤

歌诀

寒降蒌仁与夏蒡,竹茹赭石芍甘尝,吐衄脉洪由胃热,泻心汤外立奇方。

组成

赭石(轧细)六钱(18g),清半夏三钱(9g),萎仁(炒捣)四钱(12g),生杭芍四钱(12g),竹茹三钱(9g),牛蒡子(炒捣)三钱(9g),粉甘草一钱半(4.5g)。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功用

和胃降逆,凉血止血。

主治

吐血、衄血,脉洪滑而长,或上入鱼际,此因热而胃气不降也。

方义

方中代赭石性味苦寒,入心肝二经,《大明本草》谓:“健脾,止反胃,吐血;鼻衄。”李时珍说代赭石主治皆二经血分之病。半夏辛温,为脾胃两经主药,功专止呕,配伍得当,寒热虚实皆可用之。白芍苦酸微寒,敛阴平肝,和血止痛,能泻肝之急;伍甘草缓肝之急,以抑肝木而安牌土。竹茹味甘性微寒,功能和胃清热,清肺化痰;牛蒡子辛苦寒,有表解里消之功,兼性滑通利二便;瓜萎仁其性甘寒,既能清上焦之积热,又可化浊痰之胶结,导胃肠之积滞。全方具有调理肝胃,泻火止逆之功。

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寒降汤。治吐血、衄血,脉洪滑而长,或上入鱼际,此因热而胃气不降也,以寒凉重坠之药降其胃气则血止矣。生赭石(轧细,六钱),清半夏(三钱),萎仁(炒捣,四钱),生杭芍(四钱),竹茹(三钱),牛蒡子(炒捣,三钱),粉甘草(钱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