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锡丸

黑锡丸,中医方剂名。出自《普济本事方》卷二。具有调治荣卫,升降阴阳,安和五脏,洒陈六腑,补损益虚,回阳返阴之功效。主治丈夫元脏虚冷,真阳不固,三焦不和,上热下冷,夜梦交合,觉来盗汗,面无精光,肌体燥涩,耳内虚鸣,腰背疼痛,心气虚乏,精神不宁,饮食无味,日渐瘦悴,膀胱久冷,夜多小便;妇人月事愆期,血海久冷,恶露不止,赤白带下;及阴毒伤寒,面青舌卷,阴缩难言,四肢厥冷,不省人事。
出处 《普济本事方》卷二
功能 调治荣卫,升降阴阳,安和五脏,洒陈六腑,补损益虚,回阳返阴
主治 丈夫元脏虚冷,真阳不固,三焦不和,上热下冷,夜梦交合,觉来盗汗,面无精光,肌体燥涩,耳内虚鸣,腰背疼痛,心气虚乏,精神不宁,饮食无味,日渐瘦悴,膀胱久冷,夜多小便;妇人月事愆期,血海久冷,恶露不止,赤白带下;及阴毒伤寒,面青舌卷,阴缩难言,四肢厥冷,不省人事

《本事》卷二:黑锡丸

处方

黑铅3两,硫黄3两(谓如硫黄与黑铅各用3两,即以黑铅约8两,铫内熔化,去滓苴净,尽倾净地上,再于铫内熔,以皮纸五重,撮四角如箱模样,倾黑铅在内,揉取细者于绢上罗过,大抵即损绢,须连纸放地上,令稍温,纸焦易之,下者居上,将粗铅再熔、再揉再罗,取细者尽为度,称重3两,即以好硫黄3两,研细拌铅砂令匀,于铫内用铁匙不住搅,须文武火不紧不慢,俟相乳入,倾在净砖上),葫芦巴(微炒)1两,破故纸(炒香)1两,川楝肉(去核,微炒)1两,肉豆蔻1两,巴戟(去心)半两,木香半两,沉香半两。

制法

上将砂子研细,余药末研匀入碾,自朝至暮,以黑光色为度,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阴干,布袋内挟令光莹。

功能主治

调治荣卫,升降阴阳,安和五脏,洒陈六腑,补损益虚,回阳返阴。主丈夫元脏虚冷,真阳不固,三焦不和,上热下冷,夜梦交合,觉来盗汗,面无精光,肌体燥涩,耳内虚鸣,腰背疼痛,心气虚乏,精神不宁,饮食无味,日渐瘦悴,膀胱久冷,夜多小便;妇人月事愆期,血海久冷,恶露不止,赤白带下;及阴毒伤寒,面青舌卷,阴缩难言,四肢厥冷,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

急用枣汤吞100-200丸,但是一切冷疾,盐酒、盐汤空心吞下30-40丸;妇人艾醋汤下。

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黑铅气味甘寒入足少阴,硫黄气味辛热入右肾命门,舶上茴香气味辛温入肝肾,附子气味辛咸大热入心肾,葫芦巴气味辛温入肾,破故纸气味辛温入脾肾,川楝子性味苦微寒入手足厥阴,肉豆蔻气味辛温入脾,巴戟气味甘温入肝肾,木香气味辛温入手足太阴,沉香气味辛温入肾。此方主治元阳虚脱,痰逆厥冷,非重镇之药,佐以辛热之剂不能直达下焦,挽回真阳于无何有之乡,乃水火既济神妙之方也。

摘录
《本事》卷二

《三因》卷七:黑锡丸

处方

硫黄2两(椎如皂荚子大,候铅成汁,入硫黄在内,勿令焰起,候硫黄化,倾出于9重纸,纳入一地坑,以碗盖火出),川楝子2两,黑铅(不夹锡者,先熔成汁)2两,阳起石(煅)半两,木香半两,沉香半两,青皮(炒)半两,肉豆蔻1两,茴香(炒)1两,官桂(去皮,不见火)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葫芦巴(炒)1两,破故纸(炒)1两,乌药(去木,锉)1分。

制法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阴阳不升降,上热下冷,头目眩晕,病至危笃,或服暖药,僭上愈甚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50至100丸,食前浓煎人参、茯苓、姜、枣汤送下。

摘录
《三因》卷七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黑锡丸

组成

黑铅、硫黄各三两,葫芦巴(微炒)、破故纸(炒香)、川楝肉(去核,微炒)、肉豆蔻各一两,巴戟(去心)、木香沉香各半两。

用法用量

上将砂子研细,余药末研匀入碾,自朝至暮,以黑光色为度,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阴干,布袋内挟令光莹。急用枣汤吞一二百丸,但是一切冷疾,盐酒、盐汤空心吞下三四十丸;妇人艾醋汤下。

功用

调治荣卫,升降阴阳,安和五脏,洒陈六腑,补损益虚,回阳返阴。

主治

丈夫元脏虚冷,真阳不固,三焦不和,上热下冷,夜梦交合,觉来盗汗,面无精光,肌体燥涩,耳内虚鸣,腰背疼痛,心气虚乏,精神不宁,饮食无味,日渐瘦悴,膀胱久冷,夜多小便;妇人月事愆期,血海久冷,恶露不止,赤白带下;及阴毒伤寒,面青舌卷,阴缩难言,四肢厥冷,不省人事。

方义

黑铅气味甘寒入足少阴,硫黄气味辛热入右肾命门,舶上茴香气味辛温入肝肾,附子气味辛咸大热入心肾,葫芦巴气味辛温入肾,破故纸气味辛温入脾肾,川栋子性味苦微寒入手足厥阴,肉豆蔻气味辛温入脾,巴戟气味甘温入肝肾,木香气味辛温人手足太阴,沉香气味辛温入肾。此方主治元阳虚脱,痰逆厥冷,非重镇之药,佐以辛热之剂不能直达下焦,挽回真阳于无何有之乡,乃水火既济神妙之方也。

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

《本事方释义》:“黑铅气味甘寒入足少阴,硫黄气味辛热入右肾命门,舶上茴香气味辛温入肝肾,附子气味辛咸大热入心肾,葫芦巴气味辛温入肾,破故纸气味辛温入脾肾,川栋子性味苦微寒入手足厥阴,肉豆蔻气味辛温入脾,巴戟气味甘温入肝肾,木香气味辛温人手足太阴,沉香气味辛温入肾。此方主治元阳虚脱,痰逆厥冷,非重镇之药,佐以辛热之剂不能直达下焦,挽回真阳于无何有之乡,乃水火既济神妙之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