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二陈汤

黄连二陈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宗金鉴》卷五十。具有清热祛痰,和胃止呕之功效。主治小儿胎前受热,面黄赤,手足温,口吐黄涎酸粘者。临床常用于慢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神经性呕吐、神经衰弱等。
出处 《医宗金鉴》卷五十
功能 清热祛痰,和胃止呕
主治 小儿胎前受热,面黄赤,手足温,口吐黄涎酸粘者

《医宗金鉴》卷五十:黄连二陈汤

处方

半夏(姜制)陈皮 茯苓甘草 黄连(姜炒)

功能主治

清热祛痰,和胃止呕,治小儿胎前受热,面色黄赤,手足湿,口吐黄涎酸粘。

用法用量

用生姜为引,水煎服。

摘录
《医宗金鉴》卷五十

《金鉴》卷五十:黄连二陈汤

处方

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功能主治

小儿胎前受热,面黄赤,手足温,口吐黄涎酸粘者。

用法用量

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
《金鉴》卷五十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黄连二陈汤

歌诀

儿生胎热吐频频,医治须当用二陈,半夏陈皮茯苓草,姜连加入效如神。

组成

半夏(姜制)(10g)、陈皮(10g)、茯苓(10g)、生甘草(5g)、黄连(姜炒)(5g)。

用法用量

引用生姜,水煎服。

功用

清热祛痰,和胃止呕。

主治

小儿胎前受热,面黄赤,手足温,口吐黄涎酸粘者。

方义

方中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是二陈汤加黄连苦寒清热,具有清热化痰止吐降逆的作用。

运用

临床常用于慢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神经性呕吐、神经衰弱等。

陈xx,女,35岁。1981年9月1日初诊:产后胃脘疼痛,伴叶痰液,胆汁,吐罢痛减而医诊断为胆返流性胃炎、2年来经多种治疗无效。现症:舌尖红,苔薄自,脉弦。用黄连二陈汤加白芍,又配香砂六君丸10克。服10剂后,胃痛未发作,续服3个月。

重要文献摘要

《医宗金鉴》:“黄连二陈汤,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引用生姜,水煎服。儿生胎热吐频频,医治须当用二陈,半夏陈皮茯苓草,姜连加入效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