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气丸

缓气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圣济总录》卷四十七。具有养气消痰,温中散滞之功效。主治阴阳气不行降,痞气膈气,心痛腹痛,咽喉噎闷,气道不匀,呕吐痰沫,饮食不下,大便秘利不定,或里急后重,大腹痛不可忍。
出处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功能 养气消痰,温中散滞
主治 阴阳气不行降,痞气膈气,心痛腹痛,咽喉噎闷,气道不匀,呕吐痰沫,饮食不下,大便秘利不定,或里急后重,大腹痛不可忍
处方

木香半两,桂(去粗皮)2两,人参2两,白术2两,吴茱萸(炒)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涂,炙令香)2两,诃梨勒皮2两,附子(炮裂,去皮)1两半,阿魏(研)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养气消痰,温中散滞。主阴阳气不行降,痞气膈气,心痛腹痛,咽喉噎闷,气道不匀,呕吐痰沫,饮食不下,大便秘利不定,或里急后重,大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温熟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缓气丸

组成

木香半两,桂(去粗皮)二两,人参二两,白术二两,吴茱萸(炒)二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涂,炙令香)二两,诃梨勒皮二两,附子(炮裂,去皮)一两半,阿魏(研)半两。

用法用量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九,温熟水送下,不拘时候。

功用

养气消痰,温中散滞。

主治

阴阳气不行降,痞气膈气,心痛腹痛,咽喉噎闷,气道不匀,呕吐痰沫,饮食不下,大便秘利不定,或里急后重,大腹痛不可忍。

重要文献摘要

《圣济总录》:“缓气丸,治阴阳气不行降,痞气膈气,心痛腹痛,咽喉噎闷,气道不匀,呕吐痰沫,饮食不下,大便秘利不定,或里急后重,大腹痛不可忍。此药食养气消痰,温中散滞,缓气丸方。木香半两,桂(去粗皮)二两,人参二两,白术二两,吴茱萸(炒)二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涂,炙令香)二两,诃梨勒皮二两,附子(炮裂,去皮)一两半,阿魏(研)半两。和面煨熟。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九,温熟水下,不拘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