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阳急救散

回阳急救散,中医方剂名。出自《湿温时疫治疗法》卷七。具有温阳散寒,降逆止痛之功效。主治寒泻,寒厥证。症见突然昏厥,剧烈腹痛腹泻,呕吐恶心,四肢厥冷,手足拘急,苔白质暗,脉沉伏者。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寒泻属于夏日过食冷饮,阳气被郁,气血凝滞者,及寒厥属于夏日感受寒邪,寒邪直中三阴,阳气被困,脉络不通者,西医急性胃肠炎、霍乱属于阳气衰微,寒邪内盛者。
出处 《湿温时疫治疗法》卷七
功能 温阳散寒,降逆止痛
主治 寒泻,寒厥证
别名

五香感应散

处方

吴茱萸1两8钱,母丁香1两2钱,上桂心8钱,硫黄5钱,当门子4钱。

制法

上为极细末,瓷瓶密收。

功能主治

外中阴寒,内伤生冷,为寒霍乱,吐泻清水,多生腥气,胸膈坚满,脘腹痛甚,手冷至臂,足冷至股,溺短或秘,甚则吐泻,冷汗自出,脉多沉微欲绝,或沉细似伏,舌苔(白光)白,无神。

用法用量

五香感应散(《感证辑要》卷四)。

注意

此方药虽猛峻,而仅取其气,由脐入腹,自能温通脏腑,以逐寒邪,不致伤阴,诚为上策,惟口渴苔黄,下利极热者,显为阳症,虽见肢冷脉伏,亦勿妄用此散,更张其焰也。孕妇忌贴。

摘录
《湿温时疫治疗法》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回阳急救散

组成

吴茱萸(或用香附)一两八钱(54g),丁香一两二钱(36g),桂心八钱(24g),硫黄五钱(15g),当门子四钱(12g)。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共研极细,瓷瓶密收,取二三分安脐中,以膏药封之,一时即效。

现代用法:口服,每服0.6克,温开水送下。小儿减半。也可将药少许,纳入脐中,上用膏药贴之,再用生姜一片,艾火炙5~9壮,尤有捷效。

功用

温阳散寒,降逆止痛。

主治

寒泻,寒厥证。

方义

方中以大热药硫黄为主药,温补阳气,散寒开郁,解毒豁痰。辅以吴萸温中散寒,解痉止痛;丁香和胃降逆,行气止呕;肉桂补阳祛寒,行气止痛。佐使以麝香芳香开窍,醒神通络。诸药合用,共奏温阳散寒,行气止痛之功效。

运用

诊断要点为突然昏厥,剧烈腹痛腹泻,呕吐恶心,四肢厥冷,手足拘急,苔白质暗,脉沉伏者。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寒泻属于夏日过食冷饮,阳气被郁,气血凝滞者,及寒厥属于夏日感受寒邪,寒邪直中三阴,阳气被困,脉络不通者,西医急性胃肠炎、霍乱属于阳气衰微,寒邪内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