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三五七散

加减三五七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济局方》卷一(绍兴续添方)。具有温肾散寒,祛风除湿之功效。主治八风五痹,瘫痪掸曳,口眼㖞斜,眉角牵引,项背拘强,牙关紧急,心中愤闷,神色如醉,遍身发热,骨节烦痛,肌肉麻木,腰膝不仁,皮肤瞤动或如虫行;又治阳虚头痛,风寒入脑,目旋运转,有似舟船之上,耳内蝉鸣,或如风雨之声。应风寒湿痹,脚气缓弱等疾。
出处 《太平惠民和济局方》卷一(绍兴续添方)
功能 温肾散寒,祛风除湿
主治 八风五痹,瘫痪掸曳,口眼㖞斜,眉角牵引,项背拘强,牙关紧急,心中愤闷,神色如醉,遍身发热,骨节烦痛,肌肉麻木,腰膝不仁,皮肤瞤动或如虫行;又治阳虚头痛,风寒入脑,目旋运转,有似舟船之上,耳内蝉鸣,或如风雨之声。应风寒湿痹,脚气缓弱等疾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加减三五七散

处方

细辛(八两) 干姜(炮.十两) 防风(去芦.十二两) 山茱萸(去核.十六两) 茯苓(去皮.十六两)

功能主治

治八风五痹,肢体不仁;大治风寒入脑。阳虚头痛,畏闻人声,目旋运转,耳内蝉鸣,湿痹脚气缓弱并治。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温酒调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三五七散

别名

大三五七散

处方

山茱萸、干姜(炮)、茯苓(去皮),各三斤。附子(炮.去皮.脐)三十五个,细辛一斤八两,防风(去芦)四斤。

炮制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八风、五痹,瘫痪曳,口眼斜,眉角牵引,项背拘强,牙关紧急,心中愦闷,神色如醉,遍身发热,骨节烦痛,肌肉麻木,腰膝不仁,皮肤俽动或如虫行。又治阳虚头痛,风寒入脑,目旋运转,有似舟船之上,耳内蝉鸣或如风雨之声。应风寒湿痹,脚气缓弱等疾,并能治之。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局方》卷一(绍兴续添方):加减三五七散

别名

大三五七散、三五七散

处方

山茱萸3斤,干姜(炮)3斤,茯苓(去皮)3斤,附子(炮,去皮脐)35个,细辛1斤8两,防风(去芦)4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八风五痹,瘫痪亸曳,口眼斜,眉角牵引,项背拘强,牙关紧急,心中愦闷,神色如醉,遍身发热,骨节烦痛,肌肉麻木,腰膝不仁,皮肤瞤动或如虫行;又治阳虚头痛,风寒入脑,目旋运转,有似舟船之上,耳内蝉鸣,或如风雨之声。应风寒湿痹,脚气缓弱等疾。

用法用量

大三五七散(原书同卷)、三五七散《丹溪心法》卷四。

摘录
《局方》卷一(绍兴续添方)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加减三五七散

组成

山茱萸、干姜(炮)、茯苓(去皮)各三斤,附子(炮,去皮脐)三十五个,细辛一斤八两,防风(去芦)四斤。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温酒调下。

功用

温肾散寒,祛风除湿。

主治

八风五痹,瘫痪掸曳,口眼㖞斜,眉角牵引,项背拘强,牙关紧急,心中愤闷,神色如醉,遍身发热,骨节烦痛,肌肉麻木,腰膝不仁,皮肤瞤动或如虫行;又治阳虚头痛,风寒入脑,目旋运转,有似舟船之上,耳内蝉鸣,或如风雨之声。应风寒湿痹,脚气缓弱等疾。

方义

一般神经性头痛多用芳香开窍药或金石镇降药,此独用大温之附子,盖因阳虚,气难运转,故用附子佐以干姜,温肾助阳,促使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病由风寒而起,故用防风祛风,以细辛佐之。山茱萸酸甘化阴,柔和神经、茯苓清利佐之。适合因风寒而致的阳虚头痛,热象显著,烦躁失眠,面红目赤。

使用注意

血压升高者禁用。

重要文献摘要

《中国医学名著珍品全书》:“加减三五七散,治八风五痹,瘫痪弹曳,口眼歪斜,眉角牵引,项背拘强,牙关紧急,心中愤闷,神色如醉,遍身发热,骨节烦痛,肌肉麻木,腰膝不仁,皮肤瞤动或如虫行。又治阳虚头痛,风寒入脑,目旋运转,有似舟船之上,耳内蝉鸣或如风雨之声。应风寒湿痹,脚气缓弱等疾,并能治之。即系大三五七散。山茱萸、干姜炮、茯苓去皮各三斤,附子炮去皮脐三十五个,细辛一斤八两,防风去芦四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