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退赤散

加减退赤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张皆春眼科证治》。具有清心凉肝退翳,活血祛瘀通脉之功效。主治赤膜下垂初起,菲薄翳膜,从白睛上部发起,其上有赤丝牵绊,逐渐变厚增大,下侵风轮,甚至掩及瞳神,影响视力,障边赤脉尽处常起星翳数点,色黄或白,肥而厚,似凝脂之微,常伴有头痛目昏,酸涩难睁等症。
出处 《张皆春眼科证治》
功能 清心凉肝退翳,活血祛瘀通脉
主治 赤膜下垂初起,菲薄翳膜,从白睛上部发起,其上有赤丝牵绊,逐渐变厚增大,下侵风轮,甚至掩及瞳神,影响视力,障边赤脉尽处常起星翳数点,色黄或白,肥而厚,似凝脂之微,常伴有头痛目昏,酸涩难睁等症。
处方

黄芩12g,秦皮3g,赤芍9g,牡丹皮9g,生地9g,木通3g,炒栀子6g,青黛0.3g。

功能主治

清心凉肝退翳,活血祛瘀通脉。主赤膜下垂初起,菲薄翳膜,从白睛上部发起,其上有赤丝牵绊,逐渐变厚增大,下侵风轮,甚至掩及瞳神,影响视力,障边赤脉尽处常起星翳数点,色黄或白,肥而厚,似凝脂之微。常伴有头痛目昏,酸涩难睁等症。

临床应用

赤膜下垂赵某,女,48岁。左目沙涩不适5-6个月,时轻时重,近十几天来症状忽然加重,目珠涩痛,流泪羞明,视物不清。检查,左眼上睑睑内椒粒密集,疙瘩不平,赤膜从白睛上方垂下,已近瞳神边缘,赤脉密集,此为赤膜下垂。投以加减退赤散加川黄连1.5g。外用海螵蛸棒擦法,治疗睑内椒粒,服药6剂,摩擦:次。复诊:睑内椒粒见疏,赤膜稍退,又行擦法1次,服上药6剂。睑内椒粒大部已平,留有少量疤痕,眦帷部尚有少数椒粒,赤膜已去大半,已不羞明流泪,视物较前清晰,又服上方21剂而愈。

用法用量

心火偏盛者,可加川黄连1.5g,肝火偏盛者,可加龙胆草3g。

各家论述

方中酒黄芩秦皮青黛清肝中郁火,秦皮且能退翳;生地木通、炒栀子清心中邪热,木通且能通脉;赤药、牡丹皮活血凉血祛瘀以退目赤。

摘录
《张皆春眼科证治》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加减退赤散

组成

黄芩12g,秦皮木通各3g,赤芍牡丹皮生地各9g,炒栀子6g,青黛0.3g。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上㕮咀,每服9g,白水送下。

现代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

清心凉肝退翳,活血祛瘀通脉。

主治

赤膜下垂初起,菲薄翳膜,从白睛上部发起,其上有赤丝牵绊,逐渐变厚增大,下侵风轮,甚至掩及瞳神,影响视力,障边赤脉尽处常起星翳数点,色黄或白,肥而厚,似凝脂之微,常伴有头痛目昏,酸涩难睁等症。

方义

内有肝肺火盛,外感风热之邪,外邪引动内热上攻于目,热积成瘀,气血壅阻,致赤脉丛生,侵及风轮,甚则掩盖瞳神,影响视力。治当内清外散,活血退翳。方中秦皮苦寒入肝经,前贤称其主“除热,目中青翳白膜”,功能清肝明目;青黛咸寒入肝经血分,凉血清热,二药合用,功在清肝火,为君药。臣以黄芩清散上焦之火,泻肺热,与君药相合,肝肺俱清,又兼散热。佐以栀子助君药清肝火,合木通又清利小便,引邪热下行而走;火热易致气血壅结而生赤脉,又故以丹皮、赤芍凉血活血,散结消瘀以退赤;肝为藏血之脏,火热盛易伤肝阴,清利之品也耗肝阴,又以生地甘寒养阴生津,兼能凉血化瘀。诸药配伍,清肝泻火,退赤明目。

加减化裁

心火偏盛者,可加川黄连1.5g;肝火偏盛者,可加龙胆草3g;赤脉重者,加红花、苏木行气活血破瘀;龙胆草夏枯草、连翘清肝降火,泻肺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