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桂汤

椒桂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温病条辨》卷三。具有温阳散寒,行气止痛之功效。主治暴感寒湿成疝,寒热往来,脉弦反数,舌白滑,或无苔不渴,当脐痛,或胁下痛。
出处 《温病条辨》卷三
功能 温阳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 暴感寒湿成疝,寒热往来,脉弦反数,舌白滑,或无苔不渴,当脐痛,或胁下痛

《温病条辨》卷三:椒桂汤

处方

川椒18克(炒黑)桂枝18克 良姜9克 柴胡18克 小茴香12克 广皮9克 吴茱萸9克(泡淡)青皮9克

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治暴感寒湿成疝,寒热往来,脉弦反数,舌白滑,或无苔,不渴,当脐痛,或胁下痛。

用法用量

用急流水1.6升,煮成600毫升,温服200毫升。覆被令微汗,佳。不汗,再服200毫升,接饮生姜汤,促之得汗。次早又服200毫升,不必覆被再令汗。

摘录
《温病条辨》卷三

《普济方》卷十四:椒桂汤

别名

木瓜

处方

鸡粪1合(微炒),肉豆蔻1钱(去壳),胡椒1钱,桂心半两,木瓜3钱。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肝虚转筋入腹,胸闷绝,体冷。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热服。

摘录
《普济方》卷十四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椒桂汤

歌诀

椒桂汤中柴小茴,良姜青广吴萸倍。任他暴感成疝气,胁痛环脐寒热衰。

组成

川椒(炒黑)六钱(18g),桂枝六钱(18g),良姜三钱(9g),柴胡六钱(18g),小茴香四钱(12g),广皮三钱(9g),吴茱萸(泡淡)四钱(12g),青皮三钱(9g)。

用法用量

上用急流水八碗,煮成三碗,温服一碗,覆被令微汗佳;不汗,服第二碗,接饮生姜汤促之;得汗,次早服第三碗,不必覆被再令汗。

功用

温阳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

暴感寒湿成疝,寒热往来,脉弦反数,舌白滑,或无苔不渴,当脐痛,或胁下痛。

方义

方中用川椒、吴萸、小茴温中逐寒,芳香化浊而行气;柴胡入少阳领邪外出;桂枝解太阳表邪;佐以青皮、广皮疏理肝气,从中达外;良姜为使,温养下焦阳气。

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论

《温病条辨》:“此小邪中里证也。既有寒热之表证,又有脐痛之里证,表里俱急,不得不用两解。方以川椒、吴萸、小茴香直入肝脏之里,又芳香化浊流气;以柴胡从少阳领邪出表,病在肝治胆也;又以桂枝协济柴胡者,病在少阴,治在太阳也,所谓病在脏治其腑之义也,况又有寒热之表证乎!佐以青皮、广皮,从中达外,峻伐肝邪也;使以良姜,温下焦之里也,水用急流,驱浊阴使无留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