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疏风凉血饮

加味疏风凉血饮,中医方剂名。出自《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名见《千家妙方》卷下。具有健脾祛湿,疏风凉血之功效。主治脾肺湿化热,发于肌肤,形成多型性红斑。
出处 方出《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名见《千家妙方》卷下
功能 健脾祛湿,疏风凉血
主治 脾肺湿化热,发于肌肤,形成多型性红斑

《赵炳南方》:加味疏风凉血饮

处方

生地12克,丹皮9克,紫草12克,黄芩12克,防风10克,秦艽9克,白藓皮15克,白术9克,茯苓12克。

功能主治

健脾祛湿,疏风凉血。主脾肺蕴湿化热,发于肌肤。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赵炳南方》

方出《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名见《千家妙方》卷下:加味疏风凉血饮

处方

生地4钱,丹皮3钱,紫草4钱,黄芩4钱,防风3钱,秦艽3钱,白鲜皮5钱,白术4钱,云苓4钱。

功能主治

健脾祛湿,疏风凉血。主脾肺湿化热,发于肌肤,形成多型性红斑。

摘录
方出《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名见《千家妙方》卷下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加味疏风凉血饮

组成

生地白术、云苓、紫草黄芩各四钱(12g),丹皮、防风秦艽各三钱(9g),白鲜皮五钱(15g)。

功用

健脾祛湿,疏风凉血。

主治

脾肺湿化热,发于肌肤,形成多型性红斑。

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

《中医外科处方手册》:“验案多形性红斑王某,男,17岁。腹部长疙瘩,瘙痒一天多,自打球出汗后,休息时即感觉腹部发痒,并发现几个椭圆形红疹,以后又出现水疱,继而颈部及右股内侧均有同样皮疹出现,有微痛感,饮食尚可,二便如常。检查:腹部、颈后部及右下肢股内侧散在十多个直径约1厘米大小之椭圆形红斑,略高于皮面,中央顶端有重迭之小水疱,部分有少量渗出液及痂皮。脉滑数。舌质红,舌苔白。西医诊断:多形性红斑。中医辨证:脾肺蕴湿化热,发于肌肤。立法:健脾祛湿,疏风凉血。外用普连软膏,内服此方三剂后,皮疹大部分消退,水疱全部结痂,痒感消失。继服凉血活血、化瘀退斑之剂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