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术附汤

加味术附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世医得效方》卷二。主治中湿。症见脉沉而微缓,腹膜胀,倦怠,四肢关节疼痛而烦,或一身重着,久则浮肿喘满,昏不知人,挟风头晕呕哕,兼寒则挛拳掣痛。
出处 《世医得效方》卷二
功能 祛湿散寒
主治 中湿

《医部全录》卷四三二引《幼幼近编》:加味术附汤

处方

人参白术(炒)、茯苓甘草(炙)、肉果(煨)、附子(炮)(1方加木香)。

功能主治

小儿慢惊吐泻身凉,或因脏寒洞泄。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
《医部全录》卷四三二引《幼幼近编》

《得效》卷二:加味术附汤

处方

白术(去芦)1两,甘草(炒)1两,附子(炮)1两半,赤茯苓1两。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中湿,脉沉而微缓,腹(月真)胀,倦怠,四肢关节疼痛而烦,或一身重着,久则浮肿喘满,昏不知人,挟风头晕呕哕,兼寒则挛拳掣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加生姜7片,大枣2枚煎,日3次。才见身痹又3服,当如冒状,勿怪,盖术、附并行皮中逐水气故尔。

如有冒状,加桂1两,大便坚,小便利则勿加。

摘录
《得效》卷二

《医学入门》卷六:加味术附汤

处方

附子1两,白术1两,肉豆蔻1个,木香5钱,甘草5钱。

功能主治

温寒燥湿,行气健脾。主小儿吐泻后脾虚,变成慢惊,身弓发直,吐乳贪睡,汗多。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
《医学入门》卷六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加味术附汤

组成

白术(去芦) 、甘草(炒)、赤茯苓各一两,附子(炮)一两半。

用法用量

上锉散。每服五钱,加生姜七片,大枣二枚煎,一日三次。才见身痹又三服,当如冒状,勿怪,盖术、附并行皮中逐水气故尔。

功用

祛湿散寒。

主治

中湿。

运用

诊断要点为脉沉而微缓,腹膜胀,倦怠,四肢关节疼痛而烦,或一身重着,久则浮肿喘满,昏不知人,挟风头晕呕哕,兼寒则挛拳掣痛。

临床常用于中湿。

加减化裁

如有冒状,加桂一两,大便坚,小便利则勿加。

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录

1.《东医宝鉴》:“加味术附汤治中湿诸证。附子炮二钱,白术、赤茯苓甘草炒各一钱半。上锉,作一贴,入姜七枣二,水煎服,日再。才见身痹三服后,则当如冒状,勿怪。盖术、附并行皮中,逐水气故尔。《得效》”。

2.《医方类聚》:“加味术附汤,治中湿脉沉而微缓,湿喜归脾,流于关节,中之多使人腹瞋胀,倦怠,四肢关节疼痛而烦,或一身重著,久则浮肿喘满,昏不知人。挟风眩晕呕哕;兼寒则挛拳掣痛。治之不得猛发汗、灼艾、通泄,惟利小便为佳,此方主之,及治大小便皆自利。白术(去芦),甘草(炒)乙两,附子(炮)乙两半,赤茯苓乙两。右锉散,每服五钱,姜七片,枣二枚煎,日三服,才见身痹又三服,当如冒状,勿怪,盖术附并行皮中,逐水气故尔,法合加桂一两,大便坚小便利则勿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