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肝煎

解肝煎,中医方剂名。出自《景岳全书》卷五十。具有疏肝理气,化湿畅中之功效。主治肝郁气滞之胸胁胀满疼痛,泄泻,胎动不安。1.《景岳全书》:暴怒伤肝,气逆胀满阴滞。2.《叶氏女科》:肝气滞逆胀满之胎动不安。3.《医门八法》:气泻。肝木克土,牌气受伤,遇怒则泻。临床应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和小儿厌食。
出处 《景岳全书》卷五十
功能 疏肝理气,化湿畅中
主治 肝郁气滞之胸胁胀满疼痛,泄泻, 胎动不安。1.《景岳全书》:暴怒伤肝,气逆胀满阴滞。 2.《叶氏女科》:肝气滞逆胀满之胎动不安。③3.《医门八法》:气泻。肝木克土,牌气受伤,遇怒则泻
别名

解恨煎(《笔花医镜》)。

处方

陈皮 半夏 厚朴 茯苓各45克 苏叶 芍药各3克 砂仁2.1克

功能主治

疏肝理气,化湿畅中。治暴怒仿肝,气逆胀满者。

用法用量

水300毫升,加生姜3~5片,煎服。

如胁肋胀痛,加白芥子3克,如胸膈气滞,加枳壳、香附藿香

摘录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解肝煎

歌诀

解肝半夏厚朴汤,白芍陈皮砂仁帮。

组成

陈皮半夏厚朴茯苓各一钱半(9g),苏叶、芍药各一钱(6g),砂仁七分(4.5g)。

用法用量

水一钟半,加生姜三五片,煎服。

功用

疏肝理气,化湿畅中。

主治

肝郁气滞之胸胁胀满疼痛,泄泻,胎动不安。

1.《景岳全书》:暴怒伤肝,气逆胀满阴滞。

2.《叶氏女科》:肝气滞逆胀满之胎动不安。

3.《医门八法》:气泻。肝木克土,牌气受伤,遇怒则泻。

方义

解肝煎方中陈皮理气,茯苓治胸胁逆气,脘腹胀满,厚朴除滞气,半夏味辛以散气结,芍药质润以柔肝,砂仁行气增强散结之功,生姜以助本方疏散条达之力。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之功效。适用于肝炎因痰气郁结所致之胸胁逆气、脘腹胀满、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者。

运用

临床应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和小儿厌食。

加减化裁

如胁肋胀痛,加白芥子一钱;如胸膈气滞,加枳壳、香附藿香之属。

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录

《景岳全书下册》:“解肝煎主治:暴怒伤肝,气逆胀满阴滞等证。如兼肝火者,宜用化肝煎。处方:陈皮半夏厚朴茯苓各一钱半,苏叶、芍药各一钱,砂仁七分。用法:水一盅半,加生姜三五片,煎服。如胁肋胀痛,加白芥子一钱。如胸膈气滞,加枳壳、香附藿香之属。”

方论选录

《谦斋医学讲稿》:“本方名为解肝,实际上除白芍养肝、苏叶兼能芳香舒气外,均属化湿行滞,调理脾胃之品,适应于土壅木郁的证候。因脾胃湿阻气滞影响肝气条达,必须着重中焦治本,故方中不用柴胡疏肝而用苏叶,取其能舒肝郁,亦能和牌胃,脾胃健运则肝气自畅。故解肝的意义在于解肝之围,而不是直接治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