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竹沥汤

芥子竹沥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重订通俗伤寒论》。具有涤痰通络,疗痹止痛之功效。主治痰注,湿痰挟瘀血流注经络,日久见手足牵引,四肢麻木,骨节串疼,或肿而痛者。
出处 《重订通俗伤寒论》
功能 涤痰通络,疗痹止痛
主治 痰注,湿痰挟瘀血流注经络,日久见手足牵引,四肢麻木,骨节串疼,或肿而痛者
处方

淡竹沥3瓢,黄荆沥2瓢,生姜汁4滴,陈绍酒2小匙,白芥子8分。

功能主治

痰注,湿痰挟瘀血流注经络,日久见手足牵引,四肢麻木,骨节串疼,或肿而痛者。

用法用量

白芥子煎取清汤,重炖3汁,陈绍酒和服,日2次,夜1次,以此汤送服大活络丹。

摘录
《重订通俗伤寒论》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芥子竹沥汤

组成

淡竹沥三瓢,黄荆沥二瓢,生姜汁四滴,陈绍酒二小匙,白芥子八分。

用法用量

白芥子煎取清汤,重嫩三汁,陈绍酒和服,日二次,夜一次,以此汤送服大活络丹。

功用

涤痰通络,疗痹止痛。

主治

痰注,湿痰挟瘀血流注经络,日久见手足牵引,四肢麻木,骨节串疼,或肿而痛者。

方义

本方白芥子辛温气锐,性善走散,能豁痰利气,通达经络,散结消肿;配以竹沥、黄荆沥涤痰通络;生姜汁辛散消痰,开郁行痹;陈酒辛散温通,助行药势。诸药合用,共奏豁痰通络,行痹止痛之功。大活络丹由虎骨、乌梢蛇、全蝎血竭乳香麝香天麻、天竺黄、牛黄等药组成,具有理气除湿豁痰,舒筋活络止痛之功,故用本方煎汤送服大活络丹治疗湿痰流注经络,阻滞气血之骨节疼痛,关节肿胀,四肢麻木者,其效更佳。

运用

诊断要点为以痰注,湿痰夹瘀血流注经络,日久见手足牵引,四肢麻木,骨节串痛,或肿或痛等。

临床常用于痰湿痹阻证。

使用注意

关节红肿疼痛者忌服。孕妇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