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散坚汤

连翘散坚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兰室秘藏》卷下。具有疏肝理血,燥湿化痰之功效。主治马刀;从手足少阳经中来,耳下或至缺盆、或肩上生疮,坚硬如石,动之无根,或生两胁,或已流脓,作疮未破。症见耳下或肩上瘰疬,脉弦数。临床常用于治颈淋巴结炎等症。
出处 《兰室秘藏》卷下
功能 削坚消结,清热解毒
主治 马刀;从手足少阳经中来,耳下或至缺盆、或肩上生疮,坚硬如石,动之无根,或生两胁,或已流脓,作疮未破
处方

柴胡36克 草龙胆(酒洗四次)土瓜根(酒制)各30克 黄芩(酒炒二次)21克 当归梢 生黄芩 广茂 京三棱(同广茂酒炒)连翘 芍药各15克 炙甘草9克 黄连(酒炒二次)苍术各6克

制法

上另称一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马刀。耳下或至缺盆,或肩上生疮,坚硬如石,动之无根;或生两胁,或已流脓,作疮未破。

用法用量

每服百余丸;一半哎咀,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先浸多半日,煎至150毫升,去滓,临卧热服,去枕仰卧,每口作十次咽之,留一口送下丸药。服毕即卧,更以龙泉散涂之。

摘录
《兰室秘藏》卷下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连翘散坚汤

组成

柴胡一两二钱(36g),草龙胆(酒洗四次)、土瓜根(酒制)各一两(30g),黄芩(酒炒二次)七钱(21g),当归梢、生黄芩、广茂、京三棱(同广茂酒炒)、连翘、芍药各五钱(15g),炙甘草三钱(15g),黄连(酒炒二次)、苍术各二钱(6g)。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上另秤一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百余丸;一半㕮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先浸多半日,煎至千盏,去滓,临卧热服,去枕仰卧,每口作十次咽之,留一口送下丸药。服毕卧如常,更以龙泉散涂之。

现代用法:用上药的1/2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00丸;另1/2粉碎,每服用15克,加水200毫升,先浸多半日,煎至100毫升时,去渣,临卧热服,去枕仰卧.每门作10次咽下,留1口送下丸药,服毕卧如常,更以龙泉散涂之。

功用

疏肝理血,燥湿化痰。

主治

马刀。从手足少阳经中来,耳下或至缺盆、或肩上生疮,坚硬如石,动之无根,或生两胁,或已流脓,作疮未破。

方义

柴胡赤芍疏肝解郁;当归、三棱、莪术活血,软坚,消肿;连翘、土瓜根、龙胆草黄芩黄连清热解毒,防其化毒;苍术除湿健脾;炙甘草益气解毒。诸药合用,可疏肝行气、活血消肿、软坚散结。

运用

本方证以耳下或肩上瘰疬,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临床常用于治颈淋巴结炎等症。

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录

《兰室秘藏》:“治耳下,或至缺盆,或肩上,或两胁生疮,坚硬如石,动之无根,或已流脓或疮未破方。柴胡一两二钱,龙胆草(酒洗)、土瓜根(酒制)各一两,黄芩(酒炒)七钱,当归尾、莪术(酒炒)、三棱(酒炒)、连翘,芍药各五钱,炙甘草三钱,黄连(酒炒)、苍术各二钱。上药混匀,以一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余丸,一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去渣,睡前热服。”

方论选录

《正传》:“治马刀、瘰疬、流注,遍体作核作疮。柴胡一钱半,草龙胆酒炒四次、土瓜根酒炒各一钱二分,黄芩酒炒三次一钱,当归梢、生黄芩、蓬术酒炒、三棱酒炒、连翘、白芍药酒炒各七分,炙甘草五分,黄连酒炒、苍术各四分。上锉,作一贴,水浸半日乃煎,去枕仰卧,一口作十次咽之,留一口送下丸药。另取一剂为细末,蜜丸绿豆大,每百丸,以煎药水送下,更以龙泉散涂之。”

《医宗金鉴》:“内治宜清肝泻火,攻坚消肿,方如连翘散煎汤。”

《女性保健与疾病防治》:“病变早期证候偏于实者,为瘀毒内阻。症状表现为:局部结节大小不一,隆起高凸,呈圆形或椭圆形,界线清,色黄褐或灰白而有光泽;伴有低热,口干咽燥,白带浊如米泔或黄浊,气味异常等。治疗采用清热解毒,化瘀软坚法,宜选择连翘散坚汤加减。”

各家论述

林珮琴:疠核坚而不移者,连翘散坚汤、海藻溃坚汤。(《类证治裁》)

李杲:如瘾疹方选消风散;瘰疠,痰火结聚,血滞经络,病位在心、脾两经受邪,病变居阳明经循行区域,选升阳调经汤;病变居少阳经循行区域,选连翘散坚汤。(《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

沈金鳌:排行成列,或绕遍项,或二三,或六七,或赤或白,或沉或浮,初如豆,久似梅,甚如鸡卵,此名蟠蛇疬,忧思劳力,则疼痛赤肿,早治为急宜栀子清肝汤、连翘散坚汤。(《杂病源流犀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