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甘栀子茵陈汤

苓甘栀子茵陈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金针》卷二。主治湿证,便涩,腹中胀满。
出处 《医学金针》卷二
主治 湿证,便涩,腹中胀满
处方

茵陈蒿3钱,茯苓3钱,栀子2钱,甘草2钱。

功能主治

湿证,便涩,腹中胀满。

用法用量

水煎,热服。

若湿热在脾,当加大黄、芒消;如湿热但在肝家,而兼脾肾寒湿,当加干姜、附子;若膀胱无热,但用猪苓,利其小便可也。

摘录
《医学金针》卷二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苓甘栀子茵陈汤

歌诀

腹满兼逢便涩时,郁生下热用何医,苓甘栀子茵陈妙,去湿清邪治最宜。

组成

茵陈蒿,茯苓各三钱,栀子甘草各二钱。

用法用量

水煎,热服。

主治

湿证,便涩,腹中胀满。

加减化裁

若湿热在脾,当加大黄、芒消;如湿热但在肝家,而兼脾肾寒湿,当加干姜、附子;若膀胱无热,但用猪苓,利其小便可也。

重要文献摘要

《四圣心源》:“苓甘栀子茵陈汤:茵陈蒿三钱,栀子二钱,甘草二钱,生茯苓三钱。煎大半杯,热服。治小便黄涩,少腹满胀者。服此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其色正赤。一宿腹减,湿从小便去矣。湿家腹满尿涩,是木郁而生下热,法当利水泻湿,而加栀子,以清膀胱。若湿热在脾,当加大黄、芒硝。如湿热但在肝家,而脾肾寒湿,当加干姜、附子。若膀胱无热,但用猪苓汤,利其小便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