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味地黄丸

七味地黄丸,中医方剂名。出自《摄生秘剖》卷一。具有引火归元之功效。主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发热作渴,口舌生疮,或牙龈溃烂,咽喉作痛,或形体憔悴,寝汗发热,五脏齐损,火拒上焦。
出处 《摄生秘剖》卷一
功能 引火归元
主治 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发热作渴,口舌生疮,或牙龈溃烂,咽喉作痛,或形体憔悴,寝汗发热,五脏齐损,火拒上焦
处方

熟地黄240克(忌铁,杵膏)山茱萸(酒润,去核)干山药(炒)各120克 牡丹皮(酒洗,微炒)白茯苓(去皮,乳制)泽泻(去毛,酒浸,焙)各90克 肉桂(去皮,忌火)30克

制法

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发热作渴,口舌生疮;或牙龈溃烂,咽喉作痛;或形体憔悴,寝汗发热。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空腹时用淡盐汤送下。

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萝卜。

摘录
《授生秘剖》卷一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七味地黄丸

组成

熟地黄八两(忌铁,杵膏)(240g),山茱萸(酒润,去核)、干山药(炒)各四两(120g),牡丹皮(酒洗,微炒)、白茯苓(去皮,乳制)、泽泻毛(酒浸,焙)各三两(90g),肉桂(去皮,忌火)一两(30g)。

用法用量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9g),空心淡盐汤送下。

功用

引火归元。

主治

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发热作渴,口舌生疮,或牙龈溃烂,咽喉作痛,或形体憔悴,寝汗发热,五脏齐损,火拒上焦。

方义

本方为六味地黄丸与金匮肾气丸化裁而来。肾阴为一身阴精之根本,肾水既亏,则诸虚遂生,而变生虚火。治宜滋水补肾,引火归元。方中重用熟地八两为君,滋阴养血补肾,添精益髓壮骨。臣以山萸肉滋养肝肾,固摄阴精;山药益气养阴固精,兼补脾肺肾三脏,以化生阴精。君臣相伍,大补肾阴,以制虚火,此“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意。佐以茯苓健脾利湿,且山药健助之力;泽泻利湿泄浊,以利肾之化水;丹皮清泄相火,引火归元;肉桂温助肾阳,化气散寒,以助精血化生,且与泽泻共制熟地滋腻恋邪,肉桂之用,又寓阳中求阴之意。全方取六味地黄丸滋养肾阴之功,兼取肾气丸肉桂助阳之力,滋阴兼以温阳,滋而不腻,温而不燥,阴阳互生,化源无穷。

使用注意

忌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