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减正气散

三加减正气散,中医方剂名。出自《温病条辨》卷二。具有芳香化浊,清热利湿之功效。主治秽湿着里,舌黄脘闷,气机不宣,久则酿热。临床常用于泄泻、急慢性胃炎、肠炎等证属三加减正气散证者,亦用于冠心病,症见心前区胀闷感,腹胀,纳食少,舌苔白腻,属湿热阻滞中焦者。
出处 《温病条辨》卷二
功能 芳香化浊,清热利湿
主治 秽湿着里,舌黄脘闷,气机不宣,久则酿热
处方

藿香9克(连梗叶)茯苓皮9克 厚朴6克 广皮4.5克 杏仁9克 滑石15克

功能主治

治湿浊郁滞,气机不宜,脘闷,苔黄。

用法用量

水1升,煮取500毫升,分两次服。

摘录
《温病条辨》卷二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三加减正气散

歌诀

加减正气三号方,陈藿苓朴杏仁商,再加滑石共六味,清利湿热大便爽。

组成

藿香(连梗叶)三钱(9g),茯苓皮三钱(9g),厚朴二钱(6g),广皮一钱五分(4.5g),杏仁三钱(9g),滑石五钱(15g)。

用法用量

水五杯,煮取二杯,再服。

功用

芳香化浊,清热利湿。

主治

秽湿着里,舌黄脘闷,气机不宣,久则酿热。

方义

该方有芳香开泄、清利湿热之功,为苦辛寒剂。本方以带叶藿香梗宣气透邪,理气和中,芳化湿浊,和胃悦脾,为君药,《本草正义》认为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热,能祛阴霾湿邪而助胃正气,为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辅以厚朴行气化湿,宽胸除满,陈皮理气和中,二药辛开苦降,疏理中焦气机而为臣药。以杏仁利肺与大肠之气且宣利上焦肺气,气化则湿亦化,滑石茯苓皮渗湿泄热,此三味为佐使之品。全方以芳化之品清疏胃热,芳化脾湿,又融健脾理气为一体。脾运则湿除气畅,胃热去则胃气和。

配伍特点

舌黄脘痞,为湿阻中焦而微有化热之象,故以藿梗、厚朴陈皮疏理中焦,滑石茯苓皮渗湿泄热,因湿渐化热,所以用藿香叶以透热向外,杏仁宣利肺气,气化则湿热俱化。

运用

临床常用于泄泻、急慢性胃炎、肠炎等证属三加减正气散证者,亦用于冠心病,症见心前区胀闷感,腹胀,纳食少,舌苔白腻,属湿热阻滞中焦者。

重要文献摘要

《温病条辨》:“秽湿着里,舌黄脘闷,气机不宣,久则酿热,三加减正气散主之。三加减正气散方,苦辛寒法,藿香(连梗叶)三钱,茯苓皮三钱,厚朴二钱,广皮一钱五分,杏仁三钱,滑石五钱。水五杯,煮二杯,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