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痔疮、肛瘘、淋巴结结核、疔疮、发背、脑疽、化脓性骨髓炎窦道形成、皮肤瘢痕癌等病症。
1.痔疮、肛瘘:本品插入外翻痔核,7~10日痔核枯黑坏死,2~3周脱落。插药时太深,可致括约肌坏死、感染;太浅,则容易滑脱,导致插孔出血。肛瘘手术切开后,亦可用本品外搽去腐。(《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年第10期)
2.颈部淋巴结结核:能促其坏死脱落,脓液由稀薄转稠厚,对于结核性潜行空腔中之脓腐组织,既有化腐蚀脱作用,又有引流排脓作用。待脓腐脱尽,新肉露红时,则用生肌散敛疮。
3.疔疮、发背、脑疽:本品治疗疔疮、发背、脑疽等疮头脓栓未出、疮周肿硬疼痛者,能使脓溃、肿消。
4.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用本品插入,配合内服,治疗6200例。患者疮口均溃破,窦道形成,脓水淋沥不止。结果:治愈5494例,基本治愈519例,有效78例,无效109例。(《新中医》1989年第1期)
5.皮肤瘢痕癌:治疗7例,先用呋喃西林液棉球轻拭局部,再将本品0.3~0.6g撒布于癌灶,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加盖纱布固定。每日换敷料1次,3~5日上药1次。上药3~5次可将癌组织全部腐蚀,待坏死组织脱尽后,取话体组织送病理检查,证实局部无癌组织存在时,改用四环素软膏涂布,使新生肉芽组织形成鳞状上皮覆盖。结果:全部治愈,随访5年4例,4年3例,均无复发。(《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