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汤

升降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主治肝郁脾弱,胸胁胀满,不能饮食。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主治 肝郁脾弱,胸胁胀满,不能饮食
处方

野台参6克 生黄耆6克 白术6克 广陈皮6克 川厚朴6克 生鸡内金(捣细)6克 知母9克 白芍药9克 桂枝3克 川芎3克 生姜6克

功能主治

治肝郁脾弱,胸胁胀满,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升降汤

组成

野台参二钱,生黄耆二钱,白术二钱,广陈皮二钱,川厚朴二钱,生鸡内金(捣细)二钱,知母三钱,生杭芍三钱,桂枝尖一钱,川芎一钱,生姜二钱。

主治

肝郁脾弱,胸胁胀满,不能饮食。

重要文献摘要

《衷中参西录》:“升降汤,治肝郁脾弱,胸胁胀满,不能饮食,宜与第五期《衷中参西录》论肝病治法参看。野台参二钱,生黄耆二钱,白术二钱[关东印书馆版,白术作一钱],广陈皮二钱,川厚朴二钱,生鸡内金捣细二钱,知母三钱,生杭芍三钱,桂枝尖一钱,川芎一钱,生姜二钱。世俗医者,动日平肝,故遇肝郁之证,多用开破肝气之药。至遇木盛侮土,以致不能饮食者,更谓伐肝即可扶脾。不知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而萌芽于肝。凡物之萌芽,皆嫩脆易于伤损,肝既为元气萌芽之脏,而开破之,若是独不虑损伤元气之萌芽乎?《内经》曰:“厥阴(肝经)不治,求之阳明(胃经)”,《金匮》曰“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先圣后圣,其揆如一。故此方惟少用桂枝川芎以舒肝气,其余诸药无非升脾降胃,培养中土,俾中宫气化敦厚,以听肝气之自理。实窃师《内经》求之阳明,与《金匮》当先实脾之奥旨耳。按:“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二句,从来解者,谓肝病当传脾,实之所以防其相传,如此解法固是,而实不知实脾,即所以理肝也。兼此二义,始能尽此二句之妙。一媪,年近六旬。资禀素弱,又兼家务劳心,遂致心中怔忡,肝气郁结,胸腹胀满,不能饮食,舌有黑苔,大便燥结,十数日一行。广延医者为治,半载无效,而赢弱支离,病势转增。后愚诊视,脉细如丝,微有弦意,幸至数如常,知犹可治。遂投以升降汤,为舌黑便结,加鲜地骨皮一两,数荆后,舌黑与便结渐愈,而地骨皮亦渐减减。至十剂病愈强半,共服百剂,病愈而体转康健,按:人之脏腑,脾胃属土,原可包括金、木、水、火诸脏。是故肝气宜升,非脾土之气上行,则肝气不升。胆火宜降,非胃土之气下行,则胆火不降(黄坤载曾有此论甚确)。所以《内经》论厥阴治法,有“调其中气,使之平和”之语。所谓“中气”者,指“脾胃”而言也。所谓“使之平和”者,指“厥阴肝经”而言也。厥阴之治法如斯,少阳之治法亦不外斯。至仲景祖述《内经》,继往开来,作《伤寒论》一书,于治少阳寒热往来有小柴胡汤,方中用人参、甘草大枣、半夏以调理脾胃,所谓调其中气使之平和也。治厥阴干呕、吐涎沫,有吴茱萸汤,方中亦用人参、大枣以调理脾胃,亦所谓调其中气使之平和也。且小柴胡汤中,以柴胡为君,虽系少阳之药,而《本经》谓其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细绎《本经》之文,则柴胡实亦为阳明之药,而兼治少阳也。观《本经》、《内经》与《伤寒》、《金匮》诸书,自无疑于拙拟之升降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