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麻疹、荨麻疹、腹泻及药物性肝炎等病症。
1.麻疹(个案) :以本方加味治疗。患者治疗2日高热不退。予本方加味1剂,药后高热未退,但面、颈、胸部现少许白色疹点。继服1剂,口腔黏膜红赤,见柯氏斑,胸背部红色疹点c继服2剂,体温回复,疹点依次渐回。1周后皮肤陆续呈糠麸样脱屑并有色素沉着,将息而愈。(《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6年第4期)
2.荨麻疹:以本方加味结合咪唑斯汀(皿治林)治疗43例,与口服咪唑斯汀治疗40例对照。疗程为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第14日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瘙痒、风团数量及大小,按4级评分法记录。根据随访的总积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第7日,总有效率76.74%。治疗第14日,总有效率95.35%。(《辽宁中医杂志》2005年第2期)
3.腹泻:以本方加减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39例,与西医常规治疗(静滴氨苄西林钠一舒巴坦钠或硫酸庆大霉素,同时给予盐酸小檗碱、复合维生素B、碱式碳酸铋口服)25例对照。2组患儿在治疗期间,脱水、高热均对症处理。疗程为4日。疗效评定以用药24~48小时,腹泻次数减少至≤2次/日,大便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则为显效。结果:总有效率92.3%。(《新中医》1998年第6期)
4.药物性肝炎:以本方加味治疗27例,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23例为对照,1个疗程均为半月,服用2个疗程。根据临床症状、B超检查及肝功能检查比较疗效。结果:总有效率89%。(《光明中医》200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