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黄色的粉末;气微香,味微辛。
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用于膀胱化气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密封,防潮。
上为细末。
治中暑烦渴,身热头痛,霍乱吐泻,小便赤色,心神恍惚。
每服二钱,白汤调下,不拘时服。
一方加辰砂,名辰砂五苓散。
治发汗后,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渴欲饮水,脉浮,小便不利者。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上为细末。
治伤寒、温热病,表里未解,头痛发热,口燥咽干,烦渴饮水,或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烦渴不止者,宜服之。又治霍乱吐利,躁渴引饮。
每服二钱,热汤调下,不计时候,服讫多饮热汤,有汗出即愈。
又治瘀热在里,身发黄疸,浓煎茵陈蒿汤调下,食前服之。
疸病发渴,及中暑引饮,亦可用水调服之。
小儿加白术末少许服之。如发虚热,加绵黄、人参末少许服之。
猪苓散(《太平圣惠方》卷九)、五苓汤(《宣明论方》卷五)。
上五味,捣为散。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水湿内停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现用于肾炎、心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尿潴留,急性肠炎等属水湿内停者。
以白饮和服3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