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中医方剂学。出自《伤寒论》。为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主治伤寒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热入血室证,症见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临床上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中耳炎、产褥热、急性乳腺炎、睾丸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溃疡等属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
分类 和解剂-和解少阳
出处 《伤寒论》
功能 和解少阳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主治 伤寒少阳病证;少阳病证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小柴胡

处方

柴胡(三钱) 人参(二钱) 黄芩(二钱) 半夏(一钱半) 甘草(一钱)

功能主治

治伤寒,寒热如疟,胸膈满痛,小便不利,大便涩。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小柴胡

处方

半夏(汤洗七次.焙干)二两半,柴胡(去芦)半斤,人参甘草(炙)、黄芩,各三两。

炮制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伤寒、温热病,身热恶风,颈项强急,胸满胁痛,呕哕烦渴,寒热往来,身面皆黄,小便不利,大便秘硬,或过经未解,或潮热不除;及瘥后劳复,发热疼痛;妇人伤风,头痛烦热;经血适断,寒热如疟,发作有时;及产后伤风,头痛烦热,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个,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小儿分作二服,量大小加减。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伤寒论》:小柴胡

处方

柴胡12克 黄芩9克 人参6克 半夏(洗)9克 甘草(炙)5克 生姜(切)9克 大枣(擘)4枚

功能主治

和解少阳。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用法用量

上药七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1枚;若渴,去半夏人参加至9克,栝楼根12克;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9克;若胁下痞梗,去大枣,加牡蛎12克;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12克;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6克,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5克,干姜5克。

备注

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摘录
《伤寒论》

《女科切要》卷七:小柴胡

处方

人参4.5克,花粉6克,黄芩3克,柴胡3克,甘草3克,生姜3片。

功能主治

清热育阴。主邪在少阳,产后阴虚发热。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女科切要》卷七

汉·张仲景《伤寒论》:小柴胡

配方组成

柴胡半斤(24克);黄芩三两(9克);人参三两(9克);半夏半升,洗(9克);甘草三两,炙(6克);生姜三两,切(9克);大枣十二枚,擘(4枚)。

用法用量

上七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于,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黄疸、疟疾等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方解

柴胡汤证为正虚邪入,邪犯少阳所致。少阳位于太阳、阳明表里之间,邪犯少阳,邪正相争,正胜欲拒邪出于表则热,邪胜欲入里并于阴则寒,故往来寒热;足少阳经脉起于目锐眦,循胸胁,邪在少阳,经气不利,化热上炎,致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故默默不欲饮食而喜呕;若妇女经期,感受风邪,热与血结,血热瘀滞,疏泄失常,故经水不当断而断、寒热发作有时;黄疸、疟疾见有少阳证,亦属本方证的范畴。此时,邪在表里之间,则非汗、吐、下所宜,故唯宜和解之法。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为少阳经之专药,既透泄少阳半表之邪外散,又疏泄少阳气机之郁滞,为君药。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药。君臣相配,使少阳之邪外透内清,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且生姜又制半夏毒;邪入少阳,缘于正气本虚,故又佐以人参大枣益气健脾,既扶正以祛邪,又御邪内传。炙甘草助参、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和胃气,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胃气调和,则诸症自除。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小柴胡汤为治疗伤寒少阳证的基础方,又是和解少阳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临床上只要抓住前四者中的一二主证,便可用本方治疗,不必待其证候悉具。

2.现代应用:小柴胡汤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中耳炎、产褥热、急性乳腺炎、睾丸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溃疡等属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

3.使用注意:因方中柴胡升散,芩、夏性燥,故对阴虚血少者禁用。

方歌

柴胡汤和解方,半夏人参甘草藏,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寒热用之良。

摘录
汉·张仲景《伤寒论》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小柴胡

歌诀

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组成

柴胡(24g),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炙)、生姜(切)(各9g),大枣(擘)4枚。

用法用量

1、现代用法:水煎服。

2、古代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

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

方义

1、本方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少阳经脉循胸布胁,位于太阳、阳明表里之间。伤寒邪犯少阳,邪正相争,正胜欲拒邪出于表,邪胜欲入里并于阴,故往来寒热;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其支者,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上炎,而致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故默默不欲饮食而喜呕;若妇人经期,感受风邪,邪热内传,热与血结,血热瘀滞,疏泄失常,故经水不当断而断、寒热发作有时。邪在表者,当从汗解;邪入里者,则当吐下。今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表里之间,则非汗、吐、下所宜,故惟宜和解之法。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半表之邪得以疏散,为君药。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药。柴胡之升散,得黄芩之降泄,两者配伍,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邪从太阳传入少阳,缘于正气本虚,故又佐以人参大枣益气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祛邪,一者取其益气以御邪内传,俾正气旺盛,则邪无内向之机。炙甘草助参、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胃气调和,则诸症自除。

2、小柴胡汤为和剂,一般服药后不经汗出而病解,但也有药后得汗而愈者,这是正复邪却,胃气调和所致。正如《伤寒论》所说:“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若少阳病证经误治损伤正气,或患者素体正气不足,服用本方,亦可见到先寒战后发热而汗出的“战汗”现象,属正胜邪却之征。

配伍特点

1、柴胡苦平升散,黄芩降泄,二者配伍,为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

2、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胃气调和,则诸症自除。

运用

1、本方为治疗伤寒少阳证的基础方,又是和解少阳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临床上只要抓住前四者中的一二主证,便可用本方治疗,不必待其证候悉具。正如《伤寒论》所说:“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2、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中耳炎、产褥热、急性乳腺炎、睾丸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溃疡等属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

加减化裁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以清热理气宽胸;若渴,去半夏,加天花粉止渴生津;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柔肝缓急止痛;若胁下痞梗,去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利水宁心;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解表;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使用注意

因方中柴胡升散,芩、夏性燥,故对阴虚血少者禁用。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柴胡汤原就有若干加减法,后世加减化裁者更多,今选柴胡枳桔汤为例,意在说明参、草、枣等益气匡正之品,并非和解少阳必用之药。原书谓本证系“邪郁腠理,逆于上焦,少阳经病偏于半表证也,法当和解兼表,柴胡枳桔汤主之。”证既偏于半表,治当促邪外透为宜,故加枳、桔、陈皮,畅胸膈之气,开发上焦。去枣留姜,亦是用其辛散之功,助柴胡透邪。雨前茶(上等绿茶)清热降火,利水祛痰,助黄芩清泻邪热。如此配合,使少阳经证偏于半表者,得外透而解,升降复而三焦通畅,自然诸症悉除。

重要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2、方论选录

吴昆《医方考》卷2:“柴胡黄芩能和解少阳经之邪,半夏生姜能散少阳经之呕,人参甘草能补中气之虚,补中所以防邪之入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