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羚二仙汤

犀羚二仙汤,中医方剂名。出自《疫痧草》。具有清热养阴,利咽止痛之功效。主治烂喉痧。症见痧点虽透,而喉烂极盛,口渴神烦,舌绛唇干,脉弦大,火炽液涸者。临床常用于。
出处 《疫痧草》
功能 清热养阴,利咽止痛
主治 烂喉痧
处方

犀角 羚羊角沙参生地 连翘 栀子 马勃 甘中黄 人中白 大贝母 金银花 陈金汁 元参 生石膏 川黄连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滋阴养血。治痧点已透,火灼液亏,喉烂舌绛,脉数弦大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疫痧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犀羚二仙汤

组成

犀角1g,羚羊角1.2g,鲜沙参30g,鲜生地30g,连翘15g,桅子10g,马勃5g,甘中黄6g,人中白6g,大贝母10g,金银花10g,陈金汁6g,元参20g,生石膏25g,川黄连5g。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功用

清热养阴,利咽止痛。

主治

烂喉痧。

配伍特点

本方用于急性再障的壮热不解,口渴烦躁,出血明显,邪热既在血分,又有气分热炽之症。故以犀角羚羊角合用共奏清热凉血解毒之功,且羚羊角有较好的退热作用。有人报道以羚羊角水解注射液治疗不同发热100例,其降温作用:显效41例,有效45例,无效14例。热邪过盛,必然伤阴,故以元参、沙参石斛生地养阴清热。生地兼有凉血散瘀之功。发热汗出不解且烦渴脉洪大乃热炽气分所致,故以生石膏、金银花、连翘、黄连焦栀子既清气分热毒,又能凉血解毒,诸药合用使气分邪热得清,血分热毒得解,瘀热得以消散则壮热、烦渴、出血等症自除。方中之金汁、人中黄、人中白今多弃而不用。

运用

临床表现:痧点虽透,而喉烂极盛,口渴神烦, 舌绛唇干,脉弦大,火炽液涸者。

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

《明清医家论温疫》:“若表邪已解除,可是火炽正盛,痧透脉弦,喉烂舌绛,口渴神烦,此时清化之剂若不能重用,则对于病情是杯水车薪,起不到救治的目的。清化之剂的代表方剂是:犀角地黄汤、犀羚二仙汤、夺命饮、清肺饮。”

《中医证候诊断治疗学》:“若邪传心包,神昏谵语,舌赤无苔,津液亏损者,方用犀地清神汤,或犀羚二仙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