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下丸

滞下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一。具有清热除湿、行气调血之功效。主治湿热痢疾。腹胀疼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出处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一
功能 清热除湿、行气调血
主治 湿热痢疾。腹胀疼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处方

黄连(如法制)500克 滑石末250克 槟榔120克 炙甘草90克 木香(为末,和水隔汤燖)75克 枳壳(炒)150克 白芍药(酒炒)150克

制法

上为细末,用荷叶汤稍加姜汁糊成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治痢疾滞下。

用法用量

每次服9~12克,用乌梅汤吞下。

若治白痢,加吴茱萸、白扁豆、陈皮各90克;若燥热,烦渴,恶心者,勿用木香;元气虚弱者,勿用槟榔枳壳;里急色赤者,加当归;久痢,加肉豆蔻

摘录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一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滞下丸

组成

黄连(制)一斤、滑石八两、槟榔四两、炙甘草三两、木香(为末)二两五钱、枳壳(炒)五两、白芍药(酒炒)五两。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荷叶汤稍加姜汁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四钱,乌梅汤吞下。

功用

清热除湿、行气调血。

主治

湿热痢疾。腹胀疼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方义

本方主治湿热痢疾初起,湿热蕴阻,气机不畅者。治当清热解毒,导滞除湿,调和气血,方中黄连用量独重为君,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滑石清热利湿;白芍养阴和里,缓急止痛,共为臣药。佐以槟榔行气利湿;枳壳行气导滞;木香行气调中止痛,三药同白芍共调气和血;荷叶化湿和中;姜汁调中和胃;乌梅开胃生津。全方配伍,可使热毒得清,湿邪得祛,气血调和,则大便脓血及腹痛后重自除。

加减化裁

若治白痢,加吴茱萸、白扁豆、陈皮各三两;燥热烦渴恶心者,勿用木香;元气虚弱者,勿用槟榔枳壳;积滞多而事重者,用槟椰,枳壳;里急色赤者,用当归;久痢加肉豆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