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灵散《古今医方集成》

红灵散,中医方剂名。解毒剂。出自《古今医方集成》。具有祛暑,开窍,辟瘟,解毒。主治中暑昏厥,头晕胸闷,恶心呕吐,腹痛泄泻及暑秽瘟毒引起的中暑、流脑、乙脑、饮食中毒、霍乱、急性菌痢等。症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呼吸急促,牙关紧闭,痰涎壅盛,或兼四肢不温,面色青白,舌蹇,脉沉伏。临床上治疗中暑(昏迷)、饮食中毒、霍乱、急性菌痢等。
分类 解毒剂
出处 《古今医方集成》
功能 祛暑,开窍,辟瘟,解毒
主治 中暑昏厥,头晕胸闷,恶心呕吐,腹痛泄泻及暑秽瘟毒引起的中暑、流脑、乙脑、饮食中毒、霍乱、急性菌痢等

组成

雄黄硼砂各120g,金礞石(煅)80g,朱砂、硝石(精制)各200g,麝香冰片各60g。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1次。外用:适量擦患处。

功用

祛暑,开窍,辟瘟,解毒。

主治

中暑昏厥,头晕胸闷,恶心呕吐,腹痛泄泻及暑秽瘟毒引起的中暑、流脑、乙脑、饮食中毒、霍乱、急性菌痢等。

方义

方中麝香醒脑,通窍开闭,辟秽解毒,为君药。冰片辟秽,化浊开窍;金礞石豁痰开窍,平肝镇惊,两药助君药开窍醒脑,为臣药。硼砂清热化痰;硝石祛痰散结;雄黄辟秽解毒;朱砂镇心安神,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祛暑、开窍、辟瘟、解毒之功。

运用

1、诊断要点: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呼吸急促,牙关紧闭,痰涎壅盛,或兼四肢不温,面色青白,舌蹇,脉沉伏。

2、临床常用于中暑(昏迷)、饮食中毒、霍乱、急性菌痢等。

使用注意

服药期间禁食鱼腥虾蟹。

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

1、《新编中成药手册》:“本方麝香冰片芳香走窜,开窍辟秽;雄黄辟秽解毒,硼砂清热解毒;硝石泻热破结;金礞石清化痰浊;朱砂镇心安神。备药配合,辟秽解毒,开窍醒神之力颇强。对于暑邪内闭的突然昏倒,时疫霍乱吐泻,山岚瘴气引起的神志昏迷,均有解救之功。”

2、《实用中医方药手册》:“本方是一个解毒剂。功能辟瘟解毒,祛暑开窍。治中暑或感受秽恶之气引起的头晕胸闷,腹痛吐泻,甚至昏厥者。另有武红灵丹(《山西省中药成方选辑》),较本方多蟾酥、金箔,功用相同,每用少许置鼻中。两药孕妇均忌用。”

3、《新编中成药手册》:“本品为温开之剂,多用于中暑、中风、急救中常用。症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呼吸急促,牙关紧闭,痰涎壅盛,或兼四肢不温,面色青白,舌蹇,脉沉伏。表现寒闭之症,临床用于肠炎、泄泻、消化不良腹泄,水土不服,晕车晕船,中暑等因于暑湿或时疫瘴气而致之昏晕、胸闷、恶心呕吐等症,若以此佩带身上可避疫气。”

4、《家庭常用中成药600种》:“神昏不清、腹痛吐泻者,为受暑中恶。宜用红灵散,或外用卧龙丹以助苏醒。”

5、《实用处方及非处方药物大全》:“就是伤暑更为严重者,一般发病很急,多因在烈日之下,劳动时间过长;或长途旅行,或高温车间工作,不注意防暑的情况下而发生的。病因为暑邪内侵,阻塞气机,或津气暴脱所致。症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呼吸急促,出冷汗,手足发凉,可发生虚脱。应迅速抢救。治宜避秽、祛暑、开窍。可内服痧气水,外用红灵散,吹鼻取嚏等。”

6、《常用中成药600解》:“红灵散与行军散均能开窍、辟秽解毒,二方均有麝香冰片雄黄硼砂、硝石五味药。但红灵散又有金礞石,攻消痰积、平肝镇惊,朱砂镇心安神,故偏于祛痰镇静,适用于暑湿痧气、中暑晕厥以及中风痰厥等症,行军散中有牛黄,珍珠,清热化痰、开窍镇惊之力强,适用于中暑晕厥、神志不清之外,还可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注意事项

孕妇禁用;小儿、老人及体弱者慎用、不宜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