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加栀子汤《此事难知》

白虎加栀子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此事难知》。主治老、幼、虚人伤寒五六日,昏冒谵语,小便或淋或涩,或烦而不得眠。
出处 《此事难知》
主治 老、幼、虚人伤寒五六日,昏冒谵语,小便或淋或涩,或烦而不得眠

组成

白虎汤加栀子一钱半。

用法用量

上为粗散。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米熟为度,去滓温服。

主治

老、幼、虚人伤寒五六日,昏冒谵语,小便或淋或涩,或烦而不得眠。

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录

《此事难知》:“白虎加栀子汤治老幼及虚人伤寒五六日,昏冒,谵语,或小便淋,或涩,起卧无度,或烦而不眠也,并宜此药。”

方论选录

《两宋金元名家医案》:“《月令》云:孟秋行夏令,民多瘅疟。洁古云:动而得之,名曰中暑,以白虎加栀子汤治之,士谦远行劳役,又暑气有伤,酒热相搏,午后时助,故大热而渴,如在甑中 先以柴胡饮子一两下之,后以白虎加栀子汤,每服一两,数服而愈。”

《古今医案按》:“罗谦甫治书吏高士谦,年逾四十,至元戊寅七月问,因官事出外劳役,又因过饮,午后大发热而渴,冰水不能解,早晨稍轻减,服药不效。罗诊其脉弦数。《金匮要略》云: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内经》云: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不寒。气内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问,令人消烁肌肉,故名日瘅疟。士谦远行劳役,又等气有伤,酒热相搏,午后时助.故大热而渴,如在甑中。先以柴胡饮予。下之,后以白虎加栀子汤,数服而愈。震按:此系夏秋新得之疟,乃实证也,又系瘅疟,故用寒下之法。然其证易识易治,不比丹溪诸案之难辨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