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丸《仁斋直指方论》

半夏丸,中医方剂名。出自《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六。具有消宿瘀之功效。主治吐血下血,崩中带下,喘急痰呕,中满虚肿。症见喘急、痰呕吐血、便血。临床常用于治崩漏。
出处 《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六
功能 消宿瘀
主治 吐血下血,崩中带下,喘急痰呕,中满虚肿

组成

圆白半夏(刮净,捶扁,以生姜汁调和飞白面作软饼,包揜半夏,慢火炙令色黄,去面,取半夏为末)。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上为末,米糊为丸,如绿豆大,晒干。每服三四十丸,温热水送下。

现代用法:1日3次,1次5-6g,温热水送服。

功用

消宿瘀。

主治

吐血下血,崩中带下,喘急痰呕,中满虚肿。

方义

方中半夏味辛苦性温,辛开苦降。辛能散也,半夏之辛能行散痰饮水湿,散结气;苦能降也,半夏之苦能降肺气以止咳嗽气喘,降胃气以止中满呕逆吐血,痰湿得除,中焦气机得畅,清阳上升,则下血、崩中、带下诸症得除;浊阴下降则腹胀中满,喘急痰呕,吐血诸症得除。

运用

本方以喘急、痰呕吐血、便血为诊断要点。

临床上常用于治崩漏等症。

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半夏丸治下血吐血,崩中带下,痰喘惫满虚肿,亦泊宿瘀百病。又云芎归汤沉香降气汤各半煎送下,止血之要药。”

注意事项

阴亏燥咳、痰热内盛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