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砂(用醋煅透三次)四两,茵陈(煮汁)一两,皂矾(煅透烧至红色)二两,泽泻一两,大麦芽二两,茯苓一两,苍术一两,广皮一两,厚朴一两,熟地一两,大枣(去皮核)八两,肉桂四钱。
1、古代用法:上为极细末,将大枣煮烂,去皮核打成泥,兑入茵陈汁,酌加炼蜜为丸,每钱约二十粒。每服三钱,食前用开水吞服,一日二次。
2、现代用法:口服。每服1丸,每日2次,7岁以上小儿减半,3~7岁小儿服成人三分之一量。饭后服。
养血健脾,利湿退黄。
本方以熟地、针砂、茵陈、皂矾为主药,养血益阴,利湿退黄,辅以茯苓、泽泻健脾利湿,配以苍术、橘皮、厚朴,红枣肉健脾消食,以助主药养血退黄之力。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又主运化水湿,佐以肉桂温阳化气,共奏养血健脾,利湿退黄之功效。
1、本方以血亏,面色萎黄,伴心悸,便溏,气短,四肢无力,纳呆,舌淡,脉细弱或面目虚肿发黄,腹胀便稀,头晕目眩,心悸气短无力为诊断要点。
2、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虚劳萎黄病,黄胖病。
忌气恼寒凉及油腻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