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温中丸《医学发明》

附子温中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发明》卷九。具有顺气化痰,辟寒养正气之功效。主治呕吐噎膈,留饮肠鸣,湿冷泄注。症见腹痛自利,米谷不化,不喜饮食,懒于言语,困倦嗜卧。
出处 《医学发明》卷九
功能 顺气化痰,辟寒养正气
主治 呕吐噎膈,留饮肠鸣,湿冷泄注

组成

附子、干姜、白术各一两(30g),肉桂、炙甘草各半两(15g),良姜七钱(21g)。

用法用量

1、现代用法:蜜丸,每取3g。生姜陈皮汤或米饮下。

2、古代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一两作十丸。每服一丸,细嚼,生姜橘皮汤送下;米饮亦得,食前服。

功用

顺气化痰,辟寒养正气。

主治

呕吐噎膈,留饮肠鸣,湿冷泄注。

方义

方中四逆汤温中回阳为主;加肉桂附子以温脾肾之阳,加良姜佐干姜以温胃散寒;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共为辅药。生姜散寒降逆,温中化阴;橘皮调肝健脾、理气止呕;米饮益气和中,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则中焦得温,寒饮得去,诸症可除。

运用

本方以腹痛自利,米谷不化,不喜饮食,懒于言语,困倦嗜卧为诊断要点。

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论

1、《医学发明》:“附子温中丸。治脾胃,顺气化痰,呕吐噎隔,留饮肠呜,湿冷泄注,辟寒养正气。附子、干姜、白术各一两,肉桂、炙甘草各半两,良姜七钱。上为细末,炼蜜为丸,一两作十丸。每服一丸,细嚼,生姜橘皮汤送下,米饮亦得,食前。”

方论选录

2、《常见病自我施治》:“治宜补气健脾、温中止泻为主,可选用中成药参苓白术散(丸);附子温中丸。”

3、《温法述药》:“《医学发明》附子温中丸(附子、干姜、白术各一两,肉桂、炙甘草各五钱,高良姜七钱,为细末,炼蜜为丸,食前米汤送)治脾虚寒湿中阻之呕吐、噎膈、留饮,肠鸣,湿冷泄泻者。”

4、《理中丸》:“元代《医学发明》的附子温中丸,即由仲景理中丸去人参,加附子肉桂、高良姜而成,以生姜橘皮汤送服。治呕吐噎膈,留饮肠鸣,湿浊泄注等证。实为四逆汤、理中汤、橘皮汤三方综台加减应用。具有温中止泻、化痰饮、降气逆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