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化疟汤《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和解化疟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具有和解少阳表里之半,分消三焦上下之势的功效。主治疟疾。症见寒热往来,休作有时,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汗出不畅,头痛,骨节烦痛,口渴引饮,便结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出处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功能 和解少阳表里之半,分消三焦上下之势
主治 疟疾

组成

葛根二钱(6g),银柴一钱半(4.5g),黄连一钱半(4.5g),草果仁(研)一钱半(4.5g),槟榔三钱(9g),藿香二钱(6g),陈皮二钱(6g),厚朴(炙)二钱(6g),猪苓三钱(9g),茵陈二钱(6g)。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蔓荆子三钱(生)为引。

2、现代用法:引用蔓荆子9g,水煎,去渣,温服。

功用

和解少阳表里之半,分消三焦上下之势。

主治

疟疾。

运用

本方以寒热往来,休作有时,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汗出不畅,头痛,骨节烦痛,口渴引饮,便结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诊断要点。

使用注意

素体阳虚阴盛,复感疟邪所致寒热往来,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口不渴,胸胁痞满,神疲肢倦,舌苔白腻,脉弦迟者是应用本方的主要禁忌。

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论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光绪年九月二十一日午刻,皇上和解化疟汤。葛根二钱,银柴钱半,萸莲钱半,草果仁(研)钱半,槟榔三钱,藿香二钱,陈皮二钱,厚朴(炙)二钱,著苓三钱,茵陈二钱,引用蔓荆子三钱生。评议:疟为病,属少阳。古方治疟概本小柴胡汤加减。后世医家在实践中创立了和解、截疟、补虚三法。并发现了截疟专药,如常山、草果等。而和解仍是首用方法。本方为宫中御医融合古方时方而制。内寓小柴胡汤和截疟七宝饮方义,和解少阳表里之半,分消三焦上下之势,可供治疟参考。”

方论选录

《清朝宫廷秘方:帝王后妃保健养护御病秘法秘术秘药实录》:“光绪年九月二十一日午刻,皇上和解化疟汤。葛根二钱,银柴钱半,萸莲钱半,草果仁(研)钱半,槟榔三钱,藿香二钱,陈皮二钱,厚朴(炙)二钱,著苓三钱,茵陈二钱,引用蔓荆子三钱生。注:此为治疗疟疾方,以和解少阳的十等胡汤加减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