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腑汤《万病回春》

净腑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万病回春》卷七。具有清热利湿,行气化瘀之功效。主治小儿一切癖块,发热口干,小便赤或泄泻。临床用于急慢性腹膜炎,小儿脾疳症(结核性肠系膜炎),幼儿癫痫,消化不良,小儿疳证,不明高热等病症。
出处 《万病回春》卷七
功能 清热利湿,行气化瘀
主治 小儿一切癖块,发热口干,小便赤或泄泻

组成

柴胡、白茯苓(去皮)、猪苓泽泻、三菱(醋炒)、莪术(醋炒)、山楂(去核)各一钱(3g),黄苓、白术(去芦)、半夏(姜制)、人参各八分(2.4g),胡黄连甘草各三分(0.9g)。

用法用量

上锉一剂。加生姜、大枣,煎服。

功用

清热利湿,行气化瘀。

主治

小儿一切癖块,发热口干,小便赤或泄泻。

运用

临床常用于急慢性腹膜炎,小儿脾疳症(结核性肠系膜炎),幼儿癫痫,消化不良,小儿疳证,不明高热等病症。

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论

1、《万病回春》:“净腑汤治小儿一切癖块、发热口干、小便赤或泄泻。柴胡、白茯苓去皮、猪苓泽泻、三棱醋炒、莪术醋炒、山楂去核各一钱,黄芩白术去芦、半夏姜制、人参各八分,胡黄连甘草各三分。上剉一剂。姜枣煎服。”

方论选录

1、《常见病证中医文献专辑症瘕积聚专辑》:“净腑汤治小儿一切癖块,发热口于,小便赤或泄泻。柴胡、白茯苓(去皮)、猪苓泽泻、三棱(醋炒)、莪术(醋炒)、山楂(去核)各一钱,黄芩白术(去芦)、半夏(姜制)、人参各八分,胡黄连甘草各三分。上锉一剂,姜枣煎服。”

2、《家庭实用民间疗法大全》:“净腑汤柴胡茯苓各2g。猪苓泽泻山楂子、三棱、莪术黄芩各1.5g,白术半夏各2g,人参1.5g,甘草黄连各1g。功效:能除脾胃郁热,尤其能除腹部即腹膜系所郁积的实热。对慢性腹膜炎之初、热盛时,兼有硬结和腹水时,患脾疳症但体力尚未衰竭时,婴儿腹部胀满、坚硬,时发高烧等症有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