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开膈清热。
②镇静、解热、消炎、利胆、止血及利尿。
③清热除烦,益气安中。
①栀豉证之若少气者。
②虚烦不得眠,心中懊侬,或反复颠倒,卧起不安,或身热,兼少气等证候。
③伤寒、温病,经汗、下后,心中懊依,虚烦不得眠,短气。
《中医学用心得集 伤寒温病讲稿》:“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眼…心中懊……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
《伤寒论》:“发汗后,水药不得人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侬,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绛雪园古方》:“ 栀子甘草豉汤,吐胸中热郁之剂。加甘草一味,能治少气,而诸家注释皆谓益中,非理也。盖少气者,一如饮家之短气也,热蕴至高之分,乃加甘草载栀、豉于上,须臾即吐,越出至高之热。”
《伤寒论方循证医学研究》:“ 梔子甘草豉汤主治无形邪热陷于胸膈,兼中气不足者,除上述栀子豉汤的症状外,尚有气短表现,故在栀子豉汤证的基础上,加炙甘草以益气和中,即为栀子甘草豉汤。”
《伤寒来苏集》:“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侬,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伤寒论汤证论治》:“栀子甘草豉汤治疗急性食道炎:用栀子甘草豉汤治疗急性食道炎,指出无论因热汤烫伤或吞咽烧酒引起,均一二剂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