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大黄汤《伤寒广要》

钩藤大黄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广要》卷十二。具有熄风解痉,通腑泻热之功效。主治小儿伤寒,里不解,发惊妄语,狂躁潮热。
出处 《伤寒广要》卷十二
功能 熄风解痉,通腑泻热
主治 小儿伤寒,里不解,发惊妄语,狂躁潮热

组成

钩藤皮、当归甘草(炙)、芍药各半两,大黄三分。

用法用量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以水一盏,煎六分,温服。以利为度。

功用

熄风解痉,通腑泻热。

主治

小儿伤寒,里不解,发惊妄语,狂躁潮热。

方义

本方治疗小儿内伤饮食,停滞为痰,痰阻窍道所致的惊痫。方中钩藤皮熄风解痉,平肝清热;大黄直达下焦,荡涤痰食积热;当归、芍药补血敛阴,血行风灭;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熄风解痉,通腑泻热之功。

配伍特点

此方妙在以大黄与钩藤同用,泻热与镇惊并进。使热除惊止。服法中,庞氏反复强调以利为度,正体现其重视攻邪。治病求本的思想。

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

1.《伤寒总病论》释评:“小儿患伤寒病后,若邪气入里,久不解,出现惊悸、胡言乱语、狂躁不宁、潮热等征者,此为内热炽盛、扰乱神明、损伤阴精所致。热扰神明,故胡言乱语,热炽津伤,筋脉失养,故见发惊;热为阳邪,阳主动,故狂躁不安;热盛于阳明,故见潮热。此属阳明热盛、扰神动风之象。治当泄热保津、熄风定惊,可用钩藤大黄汤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