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荣承气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养荣承气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重订通俗伤寒论》。具有养荣润燥,攻下热结之功效。主治阳明热实,荣阴枯涸,大便燥结。临床治疗应用于阳明热,荣阴枯涸,大便燥结,病势尚缓者。
出处 《重订通俗伤寒论》
功能 养荣润燥,攻下热结
主治 阳明热实,荣阴枯涸,大便燥结

歌诀

养荣承气地芍归,参合小承加知母;液枯肠燥最为宜,方能解结兼滋补。

组成

生地一两(30g),生白芍二钱(6g),小枳实钱半(4.5g),真川朴五分(1.5g),油当归三钱(9g),白知母三钱(9g),生大黄一钱(9g)。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功用

养荣润燥,攻下热结。

主治

阳明热实,荣阴枯涸,大便燥结。

方义

养荣承气汤适用于温病数下亡阴,里证仍在,并见热渴,热结液枯者。火郁便闭,不下则无以去其结热;液枯肠燥,不润则适以速其亡阴。方中以四物汤去川芎,重加知母,清养血液以滋燥,即所谓增水行舟;然徒增其液,而不解其结,则扬汤止沸,转身即干,故又以小承气去其结热。故此为治火盛灼血,液枯便闭之良方。

运用

常用于阳明热,荣阴枯涸,大便燥结,病势尚缓者。

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

《绍兴伤寒学派与《通俗伤寒论》今释》:“温病数下亡阴,里证仍在,并见热渴,热结液枯。火郁便闭,不下则无以去其结热;液枯肠燥,不润则加速其亡阴。方中以四物汤去川芎,重加知母,清养血液以滋燥,即所谓增水行舟;然徒增其液,而不解其结,则扬汤止沸,转身即干,故又以小承气去其结热。故此为火盛烁血,液枯便闭之良方。何廉臣说,吴鞠通重用细生地、元参、麦冬合调胃承气、增液承气汤,从此方化裁,皆为热结液枯,肠燥便闭而设。”

《何秀山医话》:“养荣承气汤,润燥兼下结热法,俞氏经验方养荣承气汤(鲜生地、生白芍、小枳实、川朴、油当归、白知母、生锦纹)载吴又可《温疫论》。火郁便闭,不下则无以去其结热;液枯肠燥,不润则适以速其亡阴。方以四物汤去川芎,重加知母,清养血液以滋燥,所谓增水行舟也;然徒增其液.而不解其结,则扬汤止沸,转身即干,故又以小承气去其结热。此为火盛烁血,液枯便闭之良方。”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本方出自《温疫论》卷上。又名养荣承气汤。方由知母当归、芍药、生地大黄枳实厚朴组成。水、姜煎服。功能养血清热,泻积通便。主治身热不解,腹硬满而痛,咽干渴饮,唇燥口裂,大便不通,舌质红苔黄,脉数者。本方所治证属阳明腑实而兼见营血不足,治宜养血清热,泻积通便。方用生地清热凉血。大黄泻火通便,共为君药;辅以当归、芍药、知母养血清热为臣药;更以枳实厚朴为佐使药,行气导滞。合而用之,养血清热,泻火解毒,导滞通便。故可治疗阳明腑实而见营血不足者。现临床上也用于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而见上述症状者。若气虚便秘者不宜用。”

《近代中医未刊本精选》:“养荣承气汤润燥兼下结热法,俞氏经验方,载吴又可《瘟疫论》。鲜生地一两,生白芍二钱,小枳实钱半,真川朴五分,油当归三钱,白知母三钱,生锦纹一钱。”

《张仲景方方族》:“本方即小承气汤合四物汤,去川芎之辛燥,加知母之甘寒滋阴而成,是攻下兼以滋阴养血之剂。温病数下而阴液大伤,但里热仍盛,若只用承气攻下则阴液更伤,单纯养阴扶正则又恐“闭门留寇”之虞,故而施以攻补兼施。方用小承气汤泻热攻下,用当归、芍药、生地养血滋阴以扶正,川芎辛燥恐其助热伤阴,故以甘寒滋阴之知母易之。”

注意事项

若气虚便秘者不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