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膏发煎《金匮要略》

猪膏发煎,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卷中。具有《金匮要略选读》:润燥通便的功效。主治湿热化燥,腑气不通,致患黄疸、阴吹。①《金匮》:诸黄。谷气实,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②《肘后方》:由大劳大热交接,交接后入水所致女劳疸,身目皆黄,发热恶寒,小腹满急,小便难。③《女科指掌》:积聚瘢瘕。
出处 《金匮要略》卷中
功能 《金匮要略选读》:润燥通便
主治 湿热化燥,腑气不通,致患黄疸、阴吹。①《金匮》:诸黄。谷气实,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②《肘后方》:由大劳大热交接,交接后入水所致女劳疸,身目皆黄,发热恶寒,小腹满急,小便难。③《女科指掌》:积聚瘢瘕

组成

猪膏半斤,乱发(如鸡子大)三枚。

用法用量

上药都拌匀,煎之,发消药成。分二次服。病从小便出。

功用

《金匮要略选读》:润燥通便。

主治

湿热化燥,腑气不通,致患黄疸、阴吹。

①《金匮》:诸黄。谷气实,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

②《肘后方》:由大劳大热交接,交接后入水所致女劳疸,身目皆黄,发热恶寒,小腹满急,小便难。

③《女科指掌》:积聚瘢瘕。

方义

此治黄疸不湿而燥之法。按《伤寒类要》云:男子、女人黄疸,饮食不消,胃胀热生黄衣,在胃中有燥屎使然,猪膏煎服则愈。盖湿热经久,变为坚燥,譬如盦曲,热久则湿去而干也。《本草》:猪脂利血脉,解风热;乱发消瘀,开关格,利水道,故日病从小便出。

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

1.《金匮玉函经二注》:“阳明不能升发谷气上升,变为浊邪,反泄下利,子宫受抑,气不上通,故从阴户作声而吹出。猪脂补下焦、生血、润腠理;乱发通关格。腠理开,关格通,则中焦各得升降,而气归故道也。”

2.《金匮要略心典》:“湿热经久,变为坚燥譬如盒曲,热久则湿去而干也。《本草》:‘猪脂利血脉,解风热;乱发消瘀,开关格,利水道;故曰病从小便出。’”

3.《金匮要略浅注》:“此黄疸血分通治之方也。寒湿入于血分,久而生热,郁蒸气血不利,证显津枯血燥,皮肤黄而暗晦,即为阴黄。当以猪脂润燥,发灰入血和阴,俾脾胃之阴得其和,则气血不滞,而湿热自小便去矣。盖疸皆因湿热郁蒸、相延日久,阴血必耗,不论气血二分,皆宜兼滋其阴,故云诸黄主之。”

4.《金匮悬解》:“前阴气吹而正喧鸣,此谷气之实,后窍结塞而不通也。猪膏发煎,猪膏、乱发利水而滑大肠,泄湿而通膀胱也。”

5.《湖北中医医案选辑》:沈某,38岁,1947年7月间分娩一孩,将近弥月。一日中午,因气候甚热,神疲欲睡,遂将竹床于阴凉处迎风而卧,约二小时;是夜即发生前阴出气作声,如放屁然,但无臭气,自后经常如此,迁延五六年。诊其色脉及各部,俱无病证,唯询得大便经常秘结,遂按《金匮》法用膏发煎治之。猪油半斤,乱头发如鸡子大三团,洗净油垢,共熬至发溶化,候温度可口,分二次服。服两剂,果获痊愈。

各家论述

徐忠可:“予友骆天游,黄疸,腹大如鼓,百药不效,用猪膏四两,发灰四两,一剂而愈。”(《成方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