舶上硫黄丸《史载之方》

舶上硫黄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史载之方》卷下。具有《准绳·类方》:固大肠,复真气之功效。主治疫毒痢,病势已减,所下之痢,止余些少,忽青粪,忽如鸭粪,忽如茶汤,如浊油,忽只余些小浅深红色。
出处 《史载之方》卷下
功能 《准绳·类方》:固大肠,复真气
主治 疫毒痢,病势已减,所下之痢,止余些少,忽青粪,忽如鸭粪,忽如茶汤,如浊油,忽只余些小浅深红色

组成

舶上硫黄(去沙石,细研如飞尘)一两,薏苡仁(炒熟,捣为末)二两。

用法用量

和匀,滴水相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以米汤送下。

功用

《准绳·类方》:固大肠,复真气。

主治

疫毒痢,病势已减,所下之痢,止余些少,忽青粪,忽如鸭粪,忽如茶汤,如浊油,忽只余些小浅深红色。

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

《奇效良方》:“舶上硫黄丸,治疫毒痢,病势已减,或下清粪,或如鸡粪,或如茶汤,宜用此方牢固大肠。舶上硫黄(细研)60克,薏苡仁(炒焦,杵为末)60克。2昧和匀,丸如梧子大。每服50丸,空心以米汤下。”

《史载之方》:“一曰白痢者,五脏伤冷,脾胃极虚之所成也。其得之重,出后如鸡卵清,如鱼脑浆者,肾有所伤也,急以补脾肾药以暖之,加以舶上硫黄丸,无问多少,空心即服,以止为度,盖病势之重,治之不可后时也。”

《证治准绳集要》:“治毒痢初得时,先发寒热,吃前方寒热已退,赤痢已消减,宜进此还真散。若吃前方药,寒热未退,赤痢未消减,更不宜进此药。但天地变化,其候非常,痢疾证候多端,此不得不尽其子细。诃子(五枚,用面裹火煨熟,不要生,亦不要焦,去面不用,就热咬破诃子,擎去核不用,只用皮,焙干)上捣罗为细末,每服二钱匕,以米汤一盏半,同药煎取一盏,空心和滓吃,若吐出一两口涎更佳。如此吃经数盏,六腑渐安,出后减少,修合第三方药吃,以牢固大肠。若吃前方药。壮热未退,血痢未减,不可进此药。治疫毒痢吃前面两方药,病热已减,所下之痢,只余些小,或下清粪,或如鸭粪,或如茶汤,或如烛油,或只余些小红色,宜吃此方,以牢固大肠,还复真气,舶上硫黄丸。舶上硫磺(去砂石,细研为末)二两,薏苡仁(炒,杵为末)二两。上二味相和令匀,滴熟水和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