莨菪子丸

莨菪子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圣惠方》卷七。主治肾脏虚损,阳气萎弱,手足不和。
出处 《太平圣惠方》卷七
功能 温肾散寒
主治 肾脏虚损,阳气萎弱,手足不和

组成

莨菪子(水淘去浮者,水煮芽出,焙干,炒令黄黑色,别杵为末)一两半、蛇床子一两、菟丝子(酒浸三日,晒干,别杵为末)一两、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蜀茶半两、硇砂(细研)半两、黄(雄)雀粪一两。

用法用量

上为末,先取莨菪子、雄雀粪、硇砂三味,用白蜜四两,同以浆水三升煮,勿住手搅,煎如饧,即入诸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及晚食前盐汤送下。

功用

温肾散寒。

主治

肾脏虚损,阳气萎弱,手足不和。

方义

本方治证为肾阳衰弱,阴寒凝滞。临床可见胁腹冷痛,或有积块,畏寒肢冷,阴痿不起等症。治当温肾阳,破冷积。方中莨菪子(即天仙子)苦辛,性温,有毒,长于止痛,主肉痹拘急,温通阳气,为本方君药。附子、蛇床子、菟丝子温肾壮阳,以散阴寒为臣药。硇砂咸辛苦性温,有毒,可补水藏,暖宗筋。雄雀粪(即白丁香)苦、温,与硇砂合而散寒化积止痛为佐药。蜀茶味苦,性凉。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用在本方,是为反佐,制约上药过于温燥之性。全方相伍,散寒止痛,补肾壮阳,阳虚内寒之症自能痊愈。

使用注意

本方所用药物多为温热燥烈之品,且莨菪子、硇砂有毒,故本方用之宜慎,得效即止,不可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