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虫丸

安虫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具有破血,杀虫之功效。主治上中焦虚,或胃寒虫动及痛。
出处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功能 破血,杀虫
主治 上中焦虚,或胃寒虫动及痛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安虫丸

处方

干漆0.9克(杵碎,炒烟尽)雄黄 巴豆霜各3克

制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小儿虫痛。(打虫)

用法用量

量儿大小,每服5~30丸,用石榴根煎汤下;痛者,煎苦楝根汤或芜荑汤下,发时服。

摘录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幼科发挥》卷下:安虫丸

处方

莪术(醋煨)木香 黄连 青皮 槟榔 使君子 白芜荑仁 白雷丸 苦楝根皮(白者可用,赤者有毒)各等分

制法

上药研末,醋面糊丸,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腹痛有虫。(打虫)

用法用量

白汤送服。

摘录
《幼科发挥》卷下

《幼科发挥》卷三:安虫丸

处方

莪术(醋煨)、木香黄连青皮槟榔使君子、白芜荑仁、白雷丸、苦楝根皮(白者可用,赤者有毒)各等分。

功能主治

小儿体弱而虫痛发作无时,随痛随止,发则面色(白光??)白,口吐涎沫,腹中痛作疙瘩,脉洪大,目直视似痫。

用法用量

上为末,醋糊为丸,如麻子大。以白汤送下。

摘录
《幼科发挥》卷三

《育婴秘诀》卷四:安虫丸

处方

木香、鸡心槟榔使君子肉、白芜荑仁、绿色贯众、苦楝根白皮、虾蟆(烧存性)、夜明砂

制法

上为末,粳米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诸虫。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以蜜水送下。

摘录
《育婴秘诀》卷四

《续名家方选》:安虫丸

处方

黄柏5两,苦参3两,槟榔1两半,杨梅皮1两,黄连3两,黄芩1两,莪术1两。

制法

上为细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大人小儿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

以白汤送下。

摘录
《续名家方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安虫丸

组成

干漆三分(柞碎,炒烟尽),雄黄巴豆霜一钱。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量儿大小与服,取东行石榴根煎汤下;痛者,煎苦楝根汤或芜黄汤下五七丸至三二十丸,发时服。

功用

破血,杀虫。

主治

上中焦虚,或胃寒虫动及痛。

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录

《小儿药证直诀》:“安虫丸,治上、中二焦虚,或胃寒虫动及痛。又名苦楝丸方。干漆三分,杵碎炒烟尽,雄黄巴豆霜一钱。上为细末,面糊丸,黍米大,量儿大小与服,取东行石榴根煎汤下,痛者煎苦楝根汤下,或芜荑汤下五七丸至三二十丸,发时服。”

方论选录

《儿科医籍辑要》:“王小亭之子,胡三溪之婿也。尝病腹痛,乃虫痛也。托予治之,用安虫丸取下一虫,长一尺,大如拇指,引面伸之、约长丈余,其形如线,以火焚之。”

《东医宝鉴》:“其证心腹痛,叫哭,倒身扑手,呕吐清水涎沫,面色青黄,时作时止,口唇紫黑色者,是蛔厥也,宜用安虫散、安虫丸。钱乙。”

《实用中医儿科学》:“万全的《幼科发挥·腹痛》提出虫痛发作似痫,宜下之,用木香槟榔丸,苦楝根皮煎汤送下,体弱不可用下法,用安虫丸以渐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