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利湿退黄。主治因 ABO溶血症或感染所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可预防新生儿溶血症。 |
【处方组成】 茵陈15克、制大黄3克、黄芩9克、甘草1.5克。预防用药:孕妇自确诊后一直取药到分娩为止,每日2次。每次1剂;治疗用药:患儿每日1剂,分3次服,疗程3~5日。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16例母婴ABO系统不合的孕妇于妊娠期持续服用本方,娩出婴儿全部存活,虽有3例于出生4天时仍发生高胆红素血症,但未发生流产死胎;且黄疸高峰出现较迟。3例母婴Rh因子不合的孕妇,妊娠期服本方后2例足月分娩,胎儿出生后仅有生理性黄疸。40例溶血症所致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37例于服本方后3一4天恢复正常,尤对ABO溶血症及感染或原因不明所致之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 |
【处方来源】 上海市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
【按 语】 母婴血型不会常可导致流产、死胎、早产;胎儿娩出后也因溶血症而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严重者还会发生核黄疸。祖国医学认为,此系孕妇湿热太盛。胎儿久受湿热熏蒸,蕴毒致生黄疸。本方中茵陈清热利胆;大黄泻热逐瘀;黄芩清热燥湿;甘草解毒,相互配伍,能起到较好的清热利湿退黄的效果。实验室研究证实本方对血型抗体一A、抗B、抗D(IgG) 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尤以大黄的抑制作用最显著。由于本方对感染及原因不明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也有显著疗效,故推测本方除有抑制免疫抗体的作用外,很可能还具有促进肝脏摄取、结合及排泄胆红血素的作用。(蔡德培)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燥湿,利胆退黄。主治新生儿溶血症所致高胆红素血症。 |
【处方组成】 茵陈9克、大黄1.5克、山栀3克、黄连1.5克、黄芩4.5克、黄柏4.5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对间接胆红素(SB)在15mg%以下者,可单用本方;SB在15~20mg%则用本方加激素或鲁米那;SB为20-25mg%可用本方加光疗。对Rh溶血病SB在20mg%以上及ABO溶血病SB在25mg%以上者必须换血,在换血前后均可配合使用本方辅助治疗。 |
【临床疗效】 112例SB平均为12.9mg%患儿单用本方,平均3.1天开始返黄,5.2天黄疸退尽; 30例SB平均为17.4mg%者,用本方加激素或鲁米那,3天开始返黄,6.1天黄疸退尽;10例SB平均为19.0mg%者,用本方加光疗,1.5天开始退黄,3.5天黄疸退尽。而11例SB平均仅为10.9mg%者,单用激素治疗,6.1天才开始退黄,10天黄疸才退尽。 |
【处方来源】 上海市儿童医院内科。 |
【按 语】 本方以茵陈清热退黄;大黄泻热逐瘀;栀子、黄连、黄芩、黄柏清三焦湿热,故对肝胆湿热蕴积所致之胎黄疗效较好。本方退黄效果比激素治疗要好;即使对SB甚高需要换血者,在换血前及时采用本方辅助治疗,可防止SB继续上升,为等待血清学检查及准备换血争取了时间;在换血后继续服用本方,则可减少或避免因组织内胆红素返回血流所致的SB回升。(蔡德培) |
【功能主治】 功能行气活血化瘀。适用于母婴 ABO血型不合孕妇,预防胎儿、新生儿ABO溶血症。 |
【处方组成】 益母草500克、当归尾150克、川芎150克、白芍180克、广水香12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自妊娠4个月后开始服用,每日1一3次,每次1丸,直至分娩。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16例确诊为母婴ABO血型不合的孕妇,既往分娩的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率为76.9%,患儿死亡率为55%,而经服本方后分娩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率降为26.3%,患儿均存活。服药前后比较,P<0.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所分娩新生儿经随访,发育正常,无1例有后遗症。 |
【处方来源】 北京市首都医院妇产科姜梅。 |
【按 语】 一般认为新生儿溶血症之“胎黄”系因母体内蕴湿热,熏蒸胎儿,郁积肝胆。新生儿出生后输泄不及,溢于肌肤所致。治疗往往以清热利湿退黄为主。姜氏则认为此病病机主要为血瘀,采用五味入肝经的行气活血化瘀药物组方。其中益母草祛瘀生新活血;川芎活血通经,为血中气药;当归补血活血,又可润肠通便;白芍养血敛阴;木香行气止痛。运用活血化瘀治则治疗本病同样收到了较好的疗效。实验室研究证实活血化瘀药物对抗体的形成及抗体的作用均有抑制作用。本方是否通过抑制血型抗体的生成及作用而奏效,值得进一步研究。(蔡德培)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主治新生儿溶血症及新生儿败血症所致高胆红素血症。 |
【处方组成】 茵陈10克、栀子4克、车前草6克。每日1剂,浓煎、频喂,至黄疸完全消退为止。 |
【辨证加减】 热重者加黄芩3克、黄连2克;体实便秘者加大黄3克;浮肿者加泽泻4克、茯苓6克。 病情重或不能口服者,采用茵栀黄注射液,每支10毫升含茵陈2.5克、栀子0.6克、大黄0.4克、黄芩0.2克、氯化钠0.08克,用10%葡萄糖Zo毫升稀释后静滴,每日1一4支,分1一2次滴注,直至黄疸完全消退为止。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7例,其中新生儿溶血症11例,此11例均有母婴ABO血型不合,其中3例还同时合并有Rh血型不合。治疗后平均3.3日开始返退,7.5日黄疸完全消退。 |
【处方来源】 湖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科虞佩兰。 |
【按 语】 新生儿溶血症之胎黄主要由于母有湿热。传于胎儿所致。本方以茵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栀子清三焦湿热;大黄泻下积热,行瘀活血;黄芩清热燥湿解毒;车前草利尿渗湿,配伍恰当,切合病机,故收到较好疗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茵陈、栀子、大黄、黄芩均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作用,大黄和黄芩对血液中的血型抗体也有抑制作用。(蔡德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