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2
秒,为您找到
44704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八、针灸科
2224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汉代针灸学术,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继续取得发展。 淳于意是西汉初期的著名医学家,他从公乘阳庆、公孙光等战国时期老一辈医家那里继承了针灸学术,并将其传授给高期、王禹等人。针灸学在《难经》中占着重要的地位。《难经》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对针灸学理论有一定的充实和提高。在西汉时期,刘胜墓出土的九枚医用金针和银针,亦标志着针灸用具的显著进步。《后汉书·郭玉传》...
承淡安
2822
0001-01-01
《中医词典c~d》
(1899-1957年)近现代针灸学家。原名澹盦。江苏江阴人。世业医。少随父乃盈学针灸及儿科。后又从师同邑瞿简庄。通内、外各科,尤以针灸见长。鉴于当时针灸学后继乏人,乃于1930年创办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并设通函研究科,广征社员,予以指导。1933年赴日本考察。回国后即筹建中国针灸医学专门学校及针灸疗养院于无锡,并刊行《针灸杂志》。1951年在苏州恢复针灸学研...
六、针灸科
2873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本时期的针灸学发展也有其时代特征。针灸,以刺络放血泄热多见及多用灸法于临床,并出现了较多的以灸治为主的针灸学家。在针灸理论上,则相应发展了有关针刺泄热、灼艾保命等学说,在针刺操作手法方面也有发展,并出现了子午流注、飞腾八法等按时取穴法,提高了针灸疗效。 (一)针灸学说 金元四大家是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他们在形成他们的医学特色时,在针灸方面也多有建树。如...
(拼音Z)第十四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6262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针灸薪传集》 针灸著作。夏少泉等编,刊于1937年。本书系作者根据其师承淡安讲授针灸时的笔记整理汇编而成。第一编经穴考证;第二编取穴法、要穴功用;第三编为针灸歌赋的简注;第四编针灸治疗各论,汇集了多种针灸配方。现存初刊本、抄本。 《针灸问对》 针灸著作。又名《针灸问答》。三卷。明·汪机撰。刊于1503年。本书以问答形式阐述了针灸学中的一些基本...
《针灸学》电子版录入说明:
1658
2023-11-28
《针灸学-上》
《针灸学》电子版录入说明: 《针灸学》电子版录入说明: 光明中医函授教材《针灸学》有两个版本,分别是88年版和94年版,94年版本删除了一些内容。根据光明中医函授大学老校友的反馈,88年版本比较全面。因此,光明中医网校采用了88年版本进行电子化。 下面是两个版本之间的差异列表: 上篇(页码是88年版本页码) 第二章 第八节特定穴(...
针灸甲乙经
1951
2023-11-28
《中国历代医籍选介》
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 晋•皇甫谧(字士安)编著,约成书于282年。 本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又名《黄帝甲乙经》、《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灸经》。本书将《素问》、《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即《黄帝明堂经》)三书的有关内容,采用“使事相从”的归类法,将各书相类原文辑集一起,“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进行编次而成。原书以天干编次,内容主要论...
高武
1239
0001-01-01
《中医词典e~f~g》
明代针灸学家。字梅孤。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博学多才,通晓天文、乐律、兵法。嘉靖(1522-1566)年间考中武举。晚年专门研究医学,尤精针灸。据《内经》、《难经》摘编成《针灸节要》(又作《针灸素难要旨》、《针灸要旨》)三卷(1519年)。又总结明以前针灸文献十余种,编成《针灸聚英》(又作《针灸聚英发挥》)四卷。该书以经络穴法类聚,各病取穴治法,诸论针灸法,...
一、五十年来中西医在香港的消长
4005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自从抗生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明以后,西医有了一种新武器,中医在内科领域所拥有的优势已大不如前。西医出身的张公让先生,1960年5月间曾在《中国新医药》第五十一期发表《二十年来中西医在香港之消长》一文,文章指出:“据老一辈的医界一般意见,二十年来中西医在香港是中消西长。二十年前每一条街道,都有很多中药店,西药房则寥寥无几。但是二十年后则中药店日渐减少,西药...
卷二十二 明堂经脉(二)
2584
0001-01-01
《中国医籍考》
〔李氏(庆嗣)针经〕一卷 佚 金史本传曰。李庆嗣。洛人。少举进士不第。弃而学医。读素问诸书。洞晓其义。大德间。(按大德夏崇宗乙卯所改年号。当金熙宗天会十三年。而金人不可称之。疑是当作大定。)岁大疫。广平尤甚。贫者往往阖门卧病。庆嗣携药与米分遗之。全活者众。庆嗣年八十余。无疾而终。所着伤寒纂类四卷。考证活人书二卷。伤寒论三卷。针经一卷。传于世。 〔李氏(源)流...
八、针灸科
3696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隋唐时期政府对针灸学相当重视,如唐太医署内已设针科。更重要的是隋唐医家积极从事针灸学科的临床实践,善于总结并致力进取,使本时期的针灸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显著进步。 (一)针灸学说和理论之发展 隋代医家巢元方在阐释病因病机时,较多地将经络理论与脏腑学说结合起来。如“腰痛不得俯仰候”中说“肾主腰脚,而三阴三阳十二经八脉,有贯肾络于腰脊者,劳损于肾,动伤经...
1
2
3
4
»
..100